3招擴胸側頭 釋放僵硬肩頸

文章日期:2021年11月15日

【明報專訊】肩頸痛症是科技發展的副產品,跟手機低頭族關係密切,在生活資訊發達的香港極為普遍。

長時間低頭增加頸椎壓力,導致肩頸肌肉勞損,頸神經線受壓,最常見徵狀是手部麻痹及無力。簡單肩頸保健運動,有助放鬆緊張肌肉及關節。

滿15歲港人 9.8%近期有頸痛

根據衛生署於2019年發表的文章〈頸痛︰一個常見的肌骨問題〉,指出頸痛是導致全球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衛生署在2014至2015年健康調查顯示,每10個滿15歲人士當中,約有1人(9.8%)於最近30天曾出現頸痛;年齡愈大,出現問題的機率愈高,當中65歲以上人士有14.5%表示於最近30天曾出現頸痛,可見比率相當高。

頸是人體一個重要而脆弱的部位,除了有食道及氣管外,也有重要血管由心臟供血到腦部及神經線控制四肢。而頸部主要由頸椎、肩頸肌肉及韌帶支撐,穩定度有限。而頸部與肩部關係密切,因為兩個部位相鄰,加上軟組織如肌肉連接這兩個部位,因此大多頸痛都會牽連到肩膊。

頭屈曲30° 頸椎承受40磅壓力

肩頸痛有很多成因,最常見是長期姿勢不良,尤其是低頭導致肩頸勞損。當頭部處於中立位置(即沒有低頭並處於正確姿勢),頸椎承受約10至12磅負荷;當頭部屈曲15°時,頸椎承受約27磅負荷;而當頭部屈曲至30°時,承受壓力增至40磅,可見長期低頭對頸椎的負荷是多嚴重!頸椎及軟組織長時間受壓,輕則肩頸肌肉勞損,重則頸椎間軟組織(即椎間)突出或骨質增生(俗稱骨刺),使頸神經線受壓,因而影響身體感覺及活動能力,最常見徵狀是手部麻痹及無力。

伴發燒失禁急瘦 或嚴重疾病

其他肩頸痛成因包括意外創傷、類風濕性關節炎、腫瘤或感染等。若肩頸痛伴隨發燒、半年內體重無故急降5%,或無休止24小時疼痛,可能是由其他嚴重疾病如癌症、感染所引起,應立即求醫。如肩頸痛伴隨手腳無力、步履不穩、大小便失禁等徵狀,可能是較嚴重的脊髓受壓,亦應立即求醫。

每半小時換姿勢 減少久坐

醫生或相關醫療專職人員會先詳細問診,再因應病人徵狀來檢測、診斷,如有需要會利用X光或磁力共振等協助。治療方案包括止痛藥物、姿勢調整、復康運動及手法治療(治療師運用雙手放鬆患者緊張的關節及肌肉)等,病情嚴重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預防勝於治療。首先,必須避免長時間維持不良姿勢,如減少低頭看手機,調校合適電腦屏幕高度(下圖)等。即使姿勢正確,也要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宜定時(約30至60分鐘)轉換姿勢,如久坐後站立,避免肌肉和關節長時間處於繃緊狀態及受壓。另外,肩頸及附近肌肉不平衡也會增加頸椎壓力,適量伸展及肌肉強化運動有助預防肩頸痛症;保持活躍多運動,減少安坐時間,也有效減低痛症風險。

文:陳啟豪(聖雅各福群會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物理治療 伸展運動 健康 手部麻痹 低頭族 頸痛 肩痛 肩頸痛 姿錯能改 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