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飲食宜忌 戒口餓癌無謂

文章日期:2021年12月13日

【明報專訊】癌病患者為對抗病魔,每每高度關注療程、飲食和生活調適。坊間有不少針對癌病的戒口清單、抗癌餐單食譜和保健產品等。

可是,胡亂嘗試極端而未有科研支持的飲食方法,未必對病情有幫助,反可能因營養不足而損失為體重和免疫力把關的黃金機會!以下分享幾點癌症飲食宜忌,助患者了解膳食基本要素。

宜:小食飲品「加碼」 增熱量蛋白質打仗

額外加橄欖油或麻油

癌細胞活躍度較一般細胞高,會急速消耗身體能量。如患者未及補充額外的熱量,就會體重下降。要增加熱量攝取,對胃口本來已經欠佳的患者,的確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但其實可以從膳食中的「空間」着手,以下為一些例子:

1. 餐與餐之間的小食,可以在不影響下一餐食量的前提下「加碼」,選擇熱量較高的食物,例如芝麻糊、水果奶昔、果麥棒等

2. 在飲品中添加奶粉、蜜糖或蛋白粉等,讓每次補充水分同時成為補充熱量的機會

3. 食物的調味和配搭可以多用高熱量而較低鈉的選擇,如額外加點橄欖油或麻油,加入蛋花、奶、芝士、花生醬、果醬等

碳水化合物助運送蛋白質

惡病體質(cachexia)常見於癌症患者,每10個中至晚期癌症患者,就有5至8人出現體重下降、肌肉流失的惡病體質。要預防或應對肌肉流失問題,必須加強蛋白質的補充。除了日常熱量補充,建議患者多選擇蛋白質特別豐富的食材,例如牛奶、豆奶、豆腐、果仁、雞蛋等。此外,碳水化合物能輔助將蛋白質運送到身體各部位,所以也不要忽略日常進食足夠的主糧如飯、麵、麥皮等。食量不多的患者,可以嘗試較少水分的食物如麵包、餅乾、果乾作為小食,避免過早出現飽脹感,影響食慾。

食物徹底煮熟 不宜吃翻熱食物

由於患者處於免疫力較弱的階段,因此需要特別注意食物安全,避免從食物感染病菌或病毒。購買食物時,選擇具信譽、可靠的店舖,需要冷藏的食物於回家後盡快放入雪櫃內合適的冷藏格。若肉類需要解凍,應放於4℃雪櫃自然解凍,或置於流動凍水中盡快解凍,不應將肉類放在室溫超過2小時。烹調時,必須將食物徹底煮熟(根據食物安全中心指引,肉類中心需要達75℃最少15秒,湯羮及燜燒食物要煮沸並維持1分鐘,方可消滅致病菌),不應進食流出紅色肉汁的肉類,所有煮熟食物須於2小時內食用。經煮熟的食物可能會受到交叉污染,病菌能在冷卻或冷凍儲存期間繁殖,所以翻熱食物存有較大風險,不建議患者進食,亦應避免於出外進食時選擇未經煮熟的食物如刺身、沙律、三文治等。

忌:減糖抗癌無根據 試偏方前先諮詢

無胃口+亂戒口 削免疫力

不少人相信減少「糖」攝取,可以將癌細胞慢慢「餓死」,令病情好轉;坊間亦流傳癌症患者不應進食雞肉、海鮮或某些蔬菜水果等。這些說法未有足夠科學研究支持,食慾不振加上不必要的戒口,更容易導致營養不均或不足,可能嚴重影響維持體重、免疫力和治療的效果。均衡飲食是抗病期間十分重要的基礎,如果因為治療影響味覺,因而對某些食物暫時感到厭惡,不用勉強進食,只要在同一類別的食物中(例如肉類、蔬菜類、水果類等),選擇其他可接受的食物,就能夠將營養不均或不足的情况減少。

極端飲食模式 損營養均衡

坊間存在不少抗癌飲食方法,聲稱一些特定飲食模式或食物配搭可以排走「毒素」,以達治療效果。到目前為止,未有足夠研究及數據確立體內「毒素」含量與癌症關係,而這些「食療」在不同的癌症患者身上,亦未有一致成效報告或清晰的潛在健康風險。極端飲食模式(例如長時間斷食、過度或完全戒絕某一食物類別)可能會大大削弱患者營養,在未有專業醫護人員監察下,絕不建議嘗試。不過,患者和親友抱着「一線希望」心態,想嘗試偏方和食療也可以理解,建議先諮詢醫生、註冊營養師或註冊中醫,分析「食療」對個別身體狀况利弊和可行度,確保維持均衡飲食,讓患者以最佳狀態應對治療或康復。

溫馨提示,若有一些心愛美食,只要不影響治療,不妨淺嘗一下,為身體增補熱量,同時舒解心情!抗癌之路漫長,充滿挑戰,讓食物成為你們身和心的能量補給吧!

文:關建慧(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 註冊營養師)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