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兩面刃阿士匹靈

文章日期:2021年12月13日

【明報專訊】阿士匹靈(aspirin)可能是世上最常用的消炎鎮痛藥物,據說每年全球銷量超過1000億粒,以全球人口總數約79億計,平均每人每年服用13粒。當然,平均數向來誤導,事實上,有人從來不服用阿士匹靈,有分人卻終身天天服用,從不間斷。

阿士匹靈主要成分是水楊酸(salicylic acid),一種由植物提煉出來的化合物,有消炎、退燒、鎮痛等作用。3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已用含有水楊酸的植物來止痛。大半個世紀以前,阿士匹靈是香港用以退燒的主要西藥,現在流行的「撲熱息痛」雖然在1960年代已列入英國藥典,以商品名稱「必理痛」(Panadol)在市面銷售,但在殖民地的香港還未普及。我還記得剛出道接受兒科培訓時,曾治療過不少水楊酸中毒的小童,大部分都是因發燒看醫生,給處方過量阿士匹靈所致。水楊酸毒性強,過量服用可以致命;最要命的是,其中一個病徵是體溫升高,令醫生以為原本處方的藥力不夠,於是加大阿士匹靈劑量,以致毒上加毒。

病童被餵紅花油 水楊酸中毒亡

那時還有些父母會給有病孩子吞服含水楊酸、本來只作外敷的藥油,其中最常用是白花油和紅花油。白花油也還罷了,水楊酸成分不高;紅花油水楊酸濃度極高,吃進肚子裏會導致嚴重中毒。我處理過一名入院時已陷入昏迷的病童,父母矢口否認孩子服過藥物或藥油,但我嗅到他氣息裏的藥油氣味,盤問下祖母終於承認給他服大半瓶紅花油,血液化驗證實為水楊酸中毒,這孩子可惜太遲送院,幾經搶救後仍終告不治。

自從撲熱息痛普及後,阿士匹靈的退燒止痛功能漸漸被取代,但它抑制血小板黏附、防止血管栓塞的功能,又令它大行其道,成了預防冠狀動脈栓塞、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的靈藥。有專家曾發表文章,說只要把阿士匹靈、降血壓藥和降膽固醇的他汀類(statin)藥物放進水塘裏,可以把人均壽命延長若干年云云。於是服用阿士匹靈成了風氣,中年或以上人士,不論有沒有冠心病或中風風險,都天天服用。直到最近,有研究報告指出由於水楊酸抑壓血小板黏附性,並傷害胃壁黏膜,服用後會增加身體出血風險,無差別服用,整體害處比好處多,建議預防性服用阿士匹靈要懂得選擇,最好先和醫生商量。

兒童服用阿士匹靈,更須特別小心,除了提防服用過量中毒外,更要知道要是患了水痘、流感等病毒感染,同時服用阿士匹靈,有可能患上一種能導致肝臟急性衰竭和腦水腫,甚至致命的可怕疾病,叫做「雷爾氏綜合徵」(Reye's syndrome)。這病成因尚未明確,但極難治理,倖存者許多都會有肝和腦的後遺症。

1980年代,政府市政總署抽查市面出售的魚蛋和牛丸,發覺部分樣本混和了水楊酸,分量雖不致引起水楊酸中毒,但足以傷害胃壁,以及令對水楊酸敏感的人士發病。政府立令禁止把水楊酸混入食物,部分商販以身試法,是以為水楊酸令魚蛋和牛丸更加爽滑彈牙,並有防腐作用。

所有藥物都是兩面刃,既可治病,亦同時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或毒性,阿士匹靈也不例外。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白花油 紅花油 撲熱息痛 水楊酸 兒科 霍泰輝 阿士匹靈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