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天氣漸冷,日夜溫差變大。立冬過後,人體特點是:陽氣潛藏,陰氣轉盛。中醫認為,這季節人體應順應自然界特點,適當避風寒,不宜過量運動,以免損傷陽氣,內耗陰精。所以傳統養生學提出,冬季應該早睡晚起,潛藏陽氣和積蓄陰精,有利健康。
冬季早睡晚起可避免因低溫和冷空氣侵襲人體而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同時也避免因嚴寒刺激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等發生。充足睡眠還有利體力恢復和增強免疫功能,有助預防疾病。
飲食忌黏硬 免傷脾胃
冬季飲食切忌黏硬(如濃稠湯、煎炸和水分少的乾硬食物、生冷食物等),因為此類食品易傷脾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冬季大多時間較為寒冷,且每日溫差較大,容易引致感冒、心肌炎、肺炎、腎炎、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關節痛、胃潰瘍病、抑鬱症等。
為保持身體抗病能力,推介兩款湯水,作調養身體之用:
一、健脾潤肺湯(3至4人分量)
適用於氣陰虛少、抵抗力較差、平日易疲倦乏力、胃口欠佳、口乾咽燥、乾咳少痰、容易患感冒、大便不暢順、苔少、脈細數無力等人士。
材料:太子參4錢、蓮子4錢、百合4錢、麥冬3錢、玉竹4錢、淮山1両、豬瘦肉3両、南北杏各2錢、無花果3至4枚,生薑2片
做法:
1.中藥材洗淨,浸泡20分鐘;豬瘦肉洗淨
2.所有材料連生薑放瓦煲內,加入清水2.5升,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健脾益氣,潤肺止咳
二、益氣養血湯(3至4人分量)
適用於氣血虛弱、肝腎不足、抗病能力差或患病後身體康復能力差、神疲乏力、呼吸氣短、咳嗽痰白、頭暈耳鳴、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眼矇眼花、手足麻木、指甲色淡,或月經量小、色淡質稀、血崩漏下、舌淡而嫩、脈細弱無力等人士。
材料:黨參4錢、黃芪6錢、南棗4至6枚、杞子3錢、桂圓肉4錢、淮山6錢、陳皮2錢、生薑2片、豬瘦肉3両
做法:
1.中藥材洗淨,浸泡約20分鐘;豬瘦肉洗淨
2.所有材料放鍋內加水煲煮,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約1.5小時,調入適量食鹽
功效:益氣補血,調養肝腎
文:張群湘(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