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治通鑑:膊頭痛或遭「夾擊」 未必五十肩

文章日期:2022年02月14日

【明報專訊】膊頭痛是都市常見痛症。提舉時感到肩膊疼痛,除了是時常聽見的「五十肩」,亦可能是「肩袖肌群夾擊綜合症」。

肩峰下夾擊 舉手至60度疼痛

肩袖肌群夾擊綜合症大致上可分為關節外夾擊與內夾擊,以下重點解說常見的關節外夾擊,又稱肩峰下夾擊。當肩峰下間隙變窄,做抬舉動作時,肩峰壓迫及摩擦到軟組織、肌腱,便會導致局部發炎腫痛。造成肩峰下間隙變窄的成因有很多,包括結構性因素、因重複抬舉造成的旋轉肌腱炎、動作失調等。肩袖肌群夾擊綜合症患者通常只會在疼痛弧內感覺到痛楚:即抬高手超過60度時,肩關節前方或側面會痛楚,但高過120度時,疼痛會減輕甚至消失。

病發初期,透過冰敷減少腫脹,並避免過肩動作;再透過伸展運動及訓練旋轉肌及肩胛穩定肌群,改善肩峰下間隙變窄的情况。

五十肩又名「肩周炎」,患者肩關節囊發炎沾黏,由於常發生在40歲至65歲,所以又稱五十肩。確實成因未明,但大多和肩部損傷發炎有關,導致肩關節囊增厚、纖維化,變得黏連,導致肩關節不能流暢活動,舉手高於肩膊、洗澡刷背、梳頭等動作都難以完成。肩周炎常見的限制為關節囊受限模式,一般來說患側向前或向外伸展只能到達肩膊水平,而向外旋轉明顯減少。

肩周炎可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疼痛期;第二階段為凍結期,疼痛逐漸減輕,活動幅度受限制;第三階段是解凍期。不同階段治療目標有所不同,初期以紓緩減痛為主;中後期應透過「鐘擺運動」、肩胛穩定運動、棍棒伸展運動來恢復受限的幅度,改變因代償出現的錯誤肌肉活化和流失的肌力,達至理想康復效果。

如何分辨自己患上肩袖肌群夾擊綜合症,還是五十肩?可參考下列徵狀。

正確辨別肩部問題,採用合適治療方法,才可以有效解決痛症。當疼痛不適不見好轉,建議尋求專業人士診治。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2月舉辦物理治療助理證書課程,教授復康技巧知識,詳情可參閱bit.ly/3qug3Zi或致電2332 4339查詢。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黃愉豪(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級物理治療師)

相關字詞﹕肩痛 肩袖肌群夾擊綜合症 五十肩 姿治通鑑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