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資深醫生

文章日期:2022年03月07日

【明報專訊】上一期談到新進醫生能否獨當一面的問題,朋友老王看過拙文後,打電話說要和我討論討論;他是資深醫生,比我年長得多,但還不願退休,他說,身為醫生,經驗至為重要,你看歷史上的大國手,給皇帝看病的御醫,哪一個不是銀髯白髮的老醫生,年輕小白臉的小醫生只配替他拿藥箱。

我和老王相交多年,慣了和他說笑抬槓。為了不讓他沾沾自喜,我告訴他我只認同他一半,經驗的確很重要,但年紀老大不一定代表有經驗或功夫了得,例如他提到的御醫,即使以前閱病人無數,累積了許多經驗,但當了御醫後來來去去只是給皇帝和他的家人看病,功夫都丟荒了,懂不懂看病都大有問題,要不是太醫院裏他麾下大夫為他設謀獻計,可能單是照顧皇上的龍體他也過不了關。老王聽了大為不悅,說我是借古諷今,劍指那些升了上神枱,空有醫生之名,卻只做行政,不看病人的高層醫生;還說自己醫科畢業之後,沒有停過看病人,從沒退下火線,現在雖然年紀不小,無復當年勇,但仍是不折不扣的前線醫生。

老王的夫子自道,點出了「業精於勤荒於嬉」的重要,我們當醫生的,和巧手工匠一樣,只要沒丟生手藝,年紀老大又何妨,經驗豐富,更是加分點呢!

可是,資深醫生還是要面對科學進展突飛猛進,醫學發展日新月異帶來的問題。人老了,學新的事物不是那麼容易,尤其是需要一雙巧手掌握的技術,例如精細的外科手術,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微創外科。我們讀醫科的時候,微創外科還未面世,我還記得我的外科教授曾說,最危險的就是那些企圖做「匙孔手術」(keyhole surgery)的外科醫生。他所指的匙孔手術,遠遠不是現代的微創手術,而是泛指醫生為了病人外觀或減少創傷,盡量把皮外傷口開得細小;教授認為這樣做會導致醫生看不清楚切割部位,增加病人風險。

不熟悉微創手術 勉強做害苦病人

現代的微創手術,多是採用內窺鏡,例如腹腔鏡和胸腔鏡等儀器,醫生壓根兒不會直接看到手術部位,只是通過窺鏡的鏡頭看電視。切割和縫線等都和傳統手術有很大分別。微創手術,經過差不多30年的發展,已成了外科主流,新一派醫生當醫學生時已經涉獵。這可苦了那些年長的資深醫生,要從頭學懂並掌握一門新的技術,確實不易,要不恥下問向徒子徒孫輩的醫生請教,更是強人所難,向病人坦率承認自己落伍,對新技術不掌握,有些醫生又覺得面上不好看。我便認識兩位前輩外科醫生,一位明知微創手術最適合病人,但在病人面前說反話,一面誇大微創的不好處,一面游說病人接受傳統手術,終於給病人投訴;另一位更進取,膽粗粗的為病人做並不熟悉的微創手術,結果弄傷了血管和其他器官,最後要剖腹修補才救回病人一命。

兩位資深醫生的故事,提醒我們醫學院老師常掛在口邊的教誨:「Know your limitations」 (知道你的局限)。醫生主宰病人的福祉,甚至性命,自己不懂,便應該把病人轉介給懂的同業,不管是多有經驗,多資深的大夫。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作者簡介﹕中大榮休教授,專攻新生兒,論盡奇難雜症,月旦醫護界二三事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內窺鏡 資深醫生 霍泰輝 兒言自得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