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醫護為何要受氣?

文章日期:2022年05月16日

【明報專訊】曾有年輕兒科醫生向我訴苦:「我照顧這病人已有一段日子,一向都沒有什麼大問題,他父母雖然偶有不滿,但都是些小事。今次我明明沒有做錯,病人發生了意外我也沒有辦法,為什麼他的父母硬要把責任推在我身上,要我受這烏氣?」也有因為工作上犯了錯,剛剛給醫務委員會評定為專業失當(professional misconduct)的醫生憤憤不平地向我申訴:「人人都有可能犯錯,又不是死人冧樓,真的不明白為何這丁點小錯,要累我背上專業失當這惡名。」

醫護和病人的關係,從來都是建基於相互的信任,而這信任是通過互動和時間洗練累積出來。我曾見過一個例子,有病人自嬰兒期長期住院,成了病房同事的「眾人契仔」和「病房阿寶」,醫護和阿嬸都對他好得不得了,聖誕過年和他生日都給他買玩具和他喜愛的零食。父母每天來訪,眼見病房員工都當他孩子如珠如寶,自不然對他們信任有加。有一次護士一時大意,為孩子注射鎮痛劑時給了10倍分量,令孩子昏睡了一整天,險些要動用呼吸機維持性命。雖然最終沒有生命危險,也沒有長遠後遺症,但着實令父母驚嚇了一場,孩子也做了許多本來不需要的檢查和治療。當我們都以為父母會投訴那名肇事的同事,他們反而為她向主管求情,說她一向愛護孩子無微不至,今次犯錯只是一時的無心之失,請求主管不要處分這麼有愛心又專業的護士。

反思平時言談舉止

若病人對醫護信任,許多都抱着這「不以一眚掩大德」的信念,對醫護包容有加,甚至愛戴。相反地,要是病人平時已對醫護有諸多不滿,對他們失去信心,情况便大大不同。年輕醫生認為自己沒錯,父母硬要責難他,當然世上的確有些自以為是、不辨是非的父母,但醫生也要反思,問問自己平時有沒有令病人父母反感的言談舉止:例如態度冷漠、「十問九不應」、說話輕佻,侮慢了他人而不自覺等。有可能病人父母對自己怨懟甚深,只是找不到「發難」藉口,今次孩子的醫療意外,給了他們機會向醫生宣泄積壓已久的怒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醫生自問沒錯,只是孩子父母無理取鬧,深層次原因可能並非表面那麼簡單 。

至於醫護犯錯被判專業失當,那要視乎「錯」的性質和嚴重度。有人說醫生和護士治療病人時不容許有丁點兒的錯,因為他們的「錯」可能大大影響病人的福祉,甚至生死。更有人把醫護比作飛機師,駕駛飛機時稍一差池便會機毁人亡,更要數百乘客陪他一起死。同樣道理,掌握病人生死的醫護也不容許犯錯。

當然,凡有人的地方,人為錯誤便無可避免,飛機師也不例外。醫護也是一樣,不過他們要緊記,他們的錯,代價可能是病人的健康,甚至性命,絕不可以掉以輕心。醫務委員會每次判決醫生專業失當時,必會不厭其煩在判辭上寫明:「判決主旨非在懲罰當事醫生,而是要保護公眾;並通過維持醫生高度的專業水平及良好聲譽,保持公眾對醫生界的信心」,正是要醫生正視自己的錯誤,以後永不再犯。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專業失當 醫護 兒言自得 霍泰輝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