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父親的角色

文章日期:2022年06月27日

【明報專訊】寫本文時剛巧是父親節,留意到報章雜誌及其他媒體有關父親節的報道,遠遠不及母親節那般鋪天蓋地,不由得回想過去數十年診治了數不清的新生兒,焦點也都是放在孩子本身及他們母親身上,好像對父親的角色有點忽略,算得上是另類的性別歧視吧。

上一代家庭,生育孩子固然是母親的責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的角色也是「戰略模糊」,除了負責提供孩子經濟所需,撫養孩子差不多全是母親的責任。連督促孩子做功課、讀書寫字,父親也常以「為口奔馳」為藉口,卸責給母親,好像忘了《三字經》裏「養不教,父之過」的教誨。

時移世易,到了我那一代的父親,已經擺脫了以前父親普遍對孩子表面上不聞不問的態度,開始積極參與教養子女的任務。回想過去數十年,在兒科病房裏見盡了許多不同類型父親的眾生相,其中有些印象較深刻,可以和讀者分享。

陪產奪門而出 見先天畸形嬰昏厥

我初出道時,雖然社會已逐漸開放,生孩子不再是要忌諱的事,但是讓準父親進入產房見證孩子出生還未普及,通常只有少數VIP有此特權。當年便有這麼一對VIP夫婦,準母親是女強人兼高齡產婦,但生孩子時卻完全拋棄了強人本色,一定要丈夫陪產,並緊握其手不讓他離開,臨盆在即時更喊痛喊得死去活來,不斷叫着丈夫的名字。我站在一旁守候,準備有需要時為孩子復蘇施救,卻發現準爸爸面色愈來愈發白,整個人也搖搖欲墜,最後終於忍無可忍,一下子摔掉妻子的手奪門衝出產房,連妻子乞求他回來的淒厲叫聲也充耳不聞,當然也聽不到孩子呱呱落地的哭喊聲。事後聽說他整天也沒有回來探望妻兒,夫妻最後也以離異告終。

準爸爸抵受不住目睹孩子出生的精神壓力,在妻子最需要他時不顧而去,突顯出男性的抗壓能力往往比女性低。有一次,新生兒病房從產房接收一名頭顱和面部有嚴重先天畸形的嬰兒,母親看到自然很傷心,但仍然要求讓她抱抱孩子。父親下班後趕來,在新生兒病房看了孩子一眼便雙眼反白,咕咚一聲倒在地下,昏厥兼失禁。我還記得為他急救時,弄到衣服都濕透了他的尿液。

父愛和母愛一樣,可以令人放下了平素的尊嚴和岸然道貌。還記得一名對下屬和學生都非常嚴厲,我們在醫院碰到他都要低頭讓路,不敢正視的大教授,他晚年得女,疼愛得不得了。有一天寶貝女兒因腸胃炎入住了我負責的病房,上司檢查過後認為沒什麼大問題,只是需要留院觀察。黃昏時大教授做完手術來看女兒,問他太太可不可以來探病,當年兒科病房每天只有1小時的探病時間,而且嚴格執行,上司告訴他探期已過,但可以為他太太作例外安排,大教授聽了馬上面色一沉,咆哮說:「混帳,我不要任何例外!」上司拍馬屁拍在馬腳上,唯有尷尬道歉了事。當天晚上,病房收到大教授電話,說他和太太很掛念女兒,亦擔心她沒人陪伴住院不適應,請求護士讓他太太當晚到病房看望。大教授的話誰敢不聽,病房當然作出例外安排。

誰說父愛不偉大!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兒科 新生兒 新生兒病房 父親 父親節 兒科專科 霍泰輝 兒言自得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