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結構如熟蛋 跌一跌粉碎塌陷

文章日期:2022年07月04日

【明報專訊】運動攀登(sports climbing)愈來愈流行,甚至在去年東京奧運成為新增項目。但在色彩繽紛的抱石場背後埋藏不少危機,其中跟骨骨折,是高處墮下常見的高能量創傷。

跟骨常被比喻為熟雞蛋,外層就像蛋殼一樣薄而硬,內裏非常鬆散。「蛋殼」完整時相對堅實,然而「蛋殼」一旦出現裂痕,再受力時便會整個粉碎塌陷,失去原有結構。

根據醫學研究數據,整體高山運動中,攀石所引致的意外佔約10%。最普遍意外原因是高處墮下,佔51.4%;當中最常見受傷位置就是肢體創傷,約佔20%至30%。

跟骨骨折常見 多因高處跌下

跟骨骨折(calcaneus fracture),便是高處墮下常見的創傷,也是足部最常出現的骨折,佔整體60%。

跟骨骨折屬於高能量創傷,大多數由意外創傷引起,最常見便是高處跌落,佔超過70%;當中10%同時有腰部脊柱骨折、10%兩邊腳跟同時骨折。由於跟骨位於足底,承受全身壓力,如果出現骨折,嚴重的疼痛會令人行走困難,甚至完全不能受力站立。

受傷原理:

跟骨外形不規則,結構特別。與距骨之間有前、中、後3個關節面(anterior / middle / posterior facets),當中以後關節面受力最大,在力學上亦最為重要。而跟骨與骰骨之間,則形成跟骰關節(見圖)。

外層薄硬 內裏骨質鬆散

高處墮下的能量巨大,當力量傳到距下關節時,由於距骨比跟骨更為堅硬,距骨的側節(lateral tubercle)就如槌仔一樣,先將跟骨破開而形成骨折(primary fracture line);隨之而來更強大壓力,跟骨會再破裂而擴大骨折範圍(secondary fracture line)。跟骨常被比喻為熟雞蛋,外面的骨質就像蛋殼一樣薄而硬,而內裏的骨質就非常鬆散。蛋殼完整時相對堅實,但當蛋殼出現裂痕後,再受力時整個蛋殼便會粉碎破開,而內裏的骨骼則會破碎塌陷,並失去原有結構。

重創肌肉組織 可致持續壞死

受傷後,患者腳跟位置會有明顯瘀腫,再加上臨牀壓痛,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是跟骨出現了問題。在X光中,可以判斷跟骨骨折類型和對距下關節的影響;例如量度Bohler angle、Gissane angle等便可以判斷骨折對後關節面的影響。而電腦掃描檢查則可以利用3D影像,確定骨折走向和幫助計劃手術。

跟骨骨折遠不止是骨折這麼簡單,因為這種高能量創傷同時對腳跟軟組織造成重創。除了嚴重腫脹和瘀傷外,約10%跟骨骨折病人會出現急性腔室綜合徵(compartment syndrome)。骨折引致足部腔室內的肌肉組織持續腫脹,由於腔室筋膜缺乏延伸力,在有限空間內形成巨大壓力,甚至壓迫到血液循環,令肌肉組織持續壞死。所以在跟骨骨折後,大部分患者不可以馬上做手術,反而需要小心護理軟組織,待軟組織創傷改善後才可以做手術治療。

手術復位 微創非人人適用

小部分沒有移位的骨折可以利用石膏固定;但跟骨骨折屬於高能量創傷,大多數病人都需要手術復位關節面。傳統開放性手術可以清晰地顯示骨折情况,對骨折的形態恢復處理相對容易。復位後或需要用上植骨(bone graft)支撐塌陷後的跟骨,再利用鋼板固定骨折。雖然隨醫療技術進步,微創手術也愈來愈流行,但技術要求更高,而且並不是所有類型的跟骨骨折也適用。選用哪種手術方法,需要仔細考慮骨折的走向。

日後易變形 兩成患者現後遺

跟骨血液供應良好,大部分也可以癒合;但跟骨骨折後容易變形,即使做過手術,不少患者在骨骼癒合以後也會出現疼痛。跟骨骨折後遺症比率約有20%,部分病人會出現創傷後退化性關節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需要再接受融合手術改善情况。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微創手術 退化性關節炎 距骨 骨折 攀石 跟骨 骨科 骨骼偵奇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