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204):便便的挪亞方舟

文章日期:2022年07月25日

【明報專訊】「陳教授,為什麼我的孩子患上這麼頑固的濕疹?他的哥哥和姊姊卻沒有這些毛病。」

「為什麼以往很少見的疾病變得愈來愈普遍?」

近年醫學研究已累積可靠數據,以上問題與嬰兒的免疫系統息息相關,而掌管免疫系統健康發展正是我們的腸道微生態。保守估計,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基因總數比人體所有基因高出100倍,而這些微生物群造成的生態環境(即腸道微生態)控制我們的健康及發病風險。假若帶有相同基因的孖生兄弟在兩種不同生活及飲食環境下長大,他們的發病機率(例如肥胖、濕疹、糖尿病、精神病、癌症等)將截然不同,反映腸道微生態能夠操控我們的命運。

究竟我們的腸道微生態是從哪裏來呢?其實每個經正常分娩的初生嬰兒的腸道微生物都是由母體傳入,然後受着後天環境影響。所以一些重要因素例如孕婦健康狀態、餵哺母乳、服用抗生素及食物添加劑等,都直接影響嬰兒的腸道微生態。

現代人腸道漸失祖先好菌

近年醫學研究更指出,現代人的腸道逐漸失去了祖先年代的菌種,就是說以往很多保護我們健康的細菌正不斷地從我們的腸道消失,減低了我們腸道微生態應有的多樣性(diversity)。

儲健康嬰兒便便 或成良藥

中文大學的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MagIC)分析生活於中國偏遠山區少數民族的腸道微生態,發現他們仍然保留很多祖先年代的好菌,而這些好菌已近乎絕迹於現代都市人。我們另一項研究發現初生嬰兒的腸道微生態比成年人更多樣化更健康,反映都市人的生活飲食習慣正逐漸地破壞我們的腸道菌群。

究竟我們可否保存多樣化的腸道微生態,把健康和希望帶給我們的下一代?假若我們能夠長期儲存健康嬰兒的便便,相信有一天我們或許可以利用這些便便預防或醫治他們長大後出現的疾病,情况猶如儲存臍帶血去醫治將來萬一不幸患上血癌。這是一項龐大工程,需要先進技術、巨額資金、空間及人才支援。

今天你或許笑我癡人說夢話,但我相信興建這個巨型的便便庫有如打造一隻現代的「便便挪亞方舟」,把健康和希望帶給我們的下一代。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健康]

相關字詞﹕癌症 精神病 肥胖 糖尿病 益生菌 腸道微生態 濕疹 陳家亮 吾生有杏 院長醫生周記 每日明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