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207):生命影響生命

文章日期:2022年08月15日

【明報專訊】過往幾個星期,我收到很多恭賀中大醫學院獲得驕人成績的信息,更有些說法認為我們已超越本地另一所百年老店。在感到歡欣雀躍之餘,我們必須謹慎,避免變得自高自大。我覺得中大醫學院並不是贏了一場勝仗,而是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竟然能夠孕育出兩所國際知名的一流醫學院,在學術及科研上各有所長,這才是我們香港人值得驕傲之處。

一所成功的學府,最重要的不單是吸引成績優異的尖子,而是如何做到春風化雨,把出類拔萃的年輕人栽培成為仁心仁術的醫者。香港缺乏醫生,但香港更缺乏的是市民大眾眼中的「仁醫」。經常有人向我訴苦,他們覺得很多醫護缺乏同理心,對病人及家屬表現不耐煩、漠不關心等。另一邊廂,不少同僚覺得所付出的努力不被欣賞,反而經常收到無理投訴。究竟問題出在哪裏?

身教比說教更重要

傳統醫學教育側重知識與技術的傳授,雖然近年已大幅增加了倫理課程,但我覺得單是上課並不會變成好醫生,因為好醫生是要從長年累月的觀察、仿效及實踐而逐漸成長,這就是我多年來強調要以「生命影響生命」。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假如我們的學生一味只顧追求知識及技術,而他們於實習環境又見不到好的榜樣,我們將會栽培出怎樣的下一代?

多年來我們的團隊堅持「以生命影響生命」的醫學教育,身教比說教更重要,正是聽其言觀其行。這是一場逆流而上的硬仗,因為這樣的教育沒有客觀的量度標準,例如我們不能夠計算教師身教了多少個學生,亦不容易測試學生領悟了多少仁心。

現實工作環境可能遇上很多「壞榜樣」,但如果我們的學生從一開始能夠建立正確的醫者價值,那些「壞榜樣」便成為了反面教材,藉此「引以為鑑」。

學醫難,難在堅持一生都以謙卑的心去終生學習,以憐憫的心去照顧無助的病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健康]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