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圍」檢測基因 精準狙擊晚期肺癌

文章日期:2022年09月05日

【明報專訊】人體已知的基因有2萬多種,其中不少和肺癌有關,若這些基因出現突變,有可能引起不同種類的肺癌。

肺癌是本港的頭號癌症及頭號殺手,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2019年有5575宗肺癌新症,比10年前上升約 27%;引致死亡個案有4033宗,可見肺癌死亡率相當高。

掌握愈多關於基因突變與肺癌的關係,就能幫助愈多病人。

時至今日,肺癌有很多治療方法。肺癌可分4期,第一、二期屬於早期,腫瘤比較細小,視乎病人意願、年紀、腫瘤實際位置等,只要情况許可,基本上可以手術切除,是治療早期肺癌最有效方法。第三期屬於局部晚期,首先需要替病人做基因檢測,看看會否和某些基因突變相關,以判斷是否適合使用標靶藥(有時會加入化療或電療,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第四期屬於晚期,腫瘤已出現轉移,主要會採用化療,以及在檢測到基因突變之下使用標靶藥,或化療和免疫治療的組合治療。

早期無病徵 57%新症屬四期

簡單來說,若確診時已是第四期肺癌,決定治療方案的主要關鍵是:有否出現基因突變。而早期肺癌並無病徵,在2019年新症中,約57%初次確診時已是第四期。以肺癌最常見的基因突變——EGFR陽性為例,若確診肺癌時已屬第四期,並檢測出EGFR陽性,現時會以第一或第二代標靶藥作為一線治療,但部分病人用藥1年後或出現抗藥性,需改用第三代標靶藥。

隨藥物和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我們注意到,肺癌治療已出現了「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unmet medical needs)。舉例說,一名肺癌病人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院方替他做基因檢測,結果沒檢測到基因突變,因此不會使用標靶藥。然而,本港公立醫院為肺癌病人提供的基因測試,只包括較常見的3種:EGFR、ALK、ROS1。只要沒檢測出這3種基因突變,就會視為不適合使用標靶藥。那麼,有多少肺癌個案和這3種以外的基因突變有關,卻被拒諸標靶藥或其他適切療法以外?

免費提供逾300種基因測試

為了找出答案,把更精準的治療模式引進前線腫瘤門診,幫助肺癌患者及醫生掌握治療方向,香港大學醫學院聯同政府及私人機構,合作推出「非小細胞肺癌精準醫學計劃」。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佔整體個案約82%。這計劃目標是在醫管局轄下7間癌症中心,招募1800名合資格的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免費提供全面癌症基因檢測,即涵蓋和肺癌相關的300多種基因。

參與這計劃的病人接受檢測之後,醫生可掌握更多病人資訊,從而為病人度身訂做最適切的治療方案。舉例說,若檢測出病人有EGFR、ALK、ROS1以外的基因突變,在現有10多種標靶藥中可能有適合他們使用的,有助他們控制癌症病情及延長存活期。

■個案:揪出隱性基因突變 度身訂做治療方案

一名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確診時發現肺部右下葉有一粒4.3厘米腫瘤,且轉移到淋巴結、肝、胸膜、骨、腦。病人到過不同私家醫院接受基因檢測,但都找不到和肺癌相關的基因突變,所以開始了化療和免疫治療組合的方案。最近參加「非小細胞肺癌精準醫學計劃」,檢測後發現他身上有隱性基因突變,主要是EML4-ALK 融合(變體 3a/b),在之前的檢測中並沒有發現。

這結果改變了他的治療方案,能夠接受較精準及個人化的標靶藥物治療。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李浩勳(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副教授)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