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咬蜂螫野豬猴子攻擊 行山遇襲急救法

文章日期:2022年09月26日

【明報專訊】秋意漸濃,又是登山遠足旺季。香港山野郊外,常見蛇、猴子、野豬、蜂等動物出沒,一旦遇襲,怎麼辦?

被蛇咬要立即吮毒放血,還是要紮緊傷肢防止毒素擴散?被蜜蜂螫傷,應否立即徒手拔出螫針?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教路,即使行山「遇襲」也毋須手足無措。

「秋風起,三蛇肥」,蛇在秋季活躍捕食準備過冬,如果行山時被蛇咬傷,是否一定中毒?要立即吮毒、放血才能保命?

蛇咬吮毒放血大錯特錯

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資料,香港有52種蛇,其中14種為毒蛇。熱愛長跑、遠足並著有野外醫學書籍的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粵中,遇過不少被蛇咬傷的個案,「臨牀遇到傷病者因被蛇咬求醫,以青竹蛇咬較多」。青竹蛇又稱白唇竹葉青,是香港最常見毒蛇之一;較罕見的毒蛇有眼鏡蛇、眼鏡王蛇、金腳帶、銀腳帶等。他不建議被蛇咬後,走近分辨牠的種類,甚或捕捉、打死蛇拿給醫生看,「有時候為了想看清楚蛇的外貌,距離太近反而構成危險」。用手機拍照給醫護人員看就足夠。

在電視劇中吮毒、放血的情節,皆是大錯特錯!「對傷口造成更大破壞,甚至增加繼發性傷口感染的風險。」至於紮緊傷肢,蕭粵中亦不建議,「被蛇咬的處理方法取決於蛇毒類型,以澳洲為例,大部分蛇毒是神經毒素,所以外國文獻建議急救時要紮緊傷肢,避免神經毒素走勻全身,以致神經癱瘓,帶來生命危險」;而香港常見的青竹蛇,毒液以細胞毒素為主,主要破壞傷口附近的皮膚和肌肉等組織,若把傷肢紮得太緊,阻礙血液及淋巴回流,只會讓毒液不能稀釋,傷口破壞得更嚴重,或令傷肢出現缺血性傷害。而且,「即使被毒蛇咬到,有時是『乾咬』(dry bite),沒有注射毒液,只是咬傷」。因此,蕭粵中表示,被蛇咬傷後應該先護理及包紮傷口,盡量別移動傷病者,然後盡快召喚救護人員。到急症室觀察、驗血後,才可以分辨傷者有無中毒。如病徵輕微只有腫脹,沒有系統性傷害,便會採取支援治療。「有些被青竹蛇咬的嚴重個案,發現凝血出現問題,就需要注射解毒血清。」因青竹蛇毒液中含有血液毒素,會破壞血液細胞,造成溶血反應,紅血球被破壞而造成貧血,血小板急降,妨礙凝血。

蜜蜂螫針連毒囊 宜用硬卡挑走

蜜蜂同樣令人聞而生畏,但蕭粵中表示,在香港被蜂類螫傷的求醫個案中,大部分都不是蜜蜂造成,「蜜蜂相對溫馴,很少主動螫人,除非有人主動逗弄蜂巢」。不過其他蜂類,例如不同種類的黃蜂(黃腰胡蜂、果馬蜂等)侵略度較高,有時經過草叢騷擾到牠們,就會攻擊人。他亦留意到,很多時傷者求醫時會問醫生螫針是否仍留在體內,但其實蜜蜂的螫針肉眼能見,而被其他蜂類螫傷則不會留下螫針。「被蜜蜂螫傷後建議盡快移除螫針,因為有毒囊連着螫針,會不斷放出毒素」,惟不建議徒手拔,因為按壓時可能會把毒液注射到體內,可用硬卡如信用卡,把針挑出來;如果沒有硬卡,在拔針時應避免擠壓毒液囊。處理傷處時可以用冰袋或濕毛巾冷敷,減輕紅腫、痛楚,如果傷口很多就應該求醫檢查。另外,如身體對毒素產生過敏反應,影響可以很嚴重,包括過敏性休克、過敏性氣道障礙等,嚴重可致命,因此應盡快求醫。他指,現時消防處的救護員部分會配備「過敏急救筆」(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治療嚴重過敏反應。

猴子「露齒笑」 處備戰狀態

在郊野公園和山徑中,有時還會遇到大型動物,如野豬和猴子。「遇見野生動物,不要近距離接觸,更加避免餵飼。」蕭粵中表示,猴子靠近,不是想襲擊人,而是想搶走膠袋、背囊,拿取食物,因此避免手持膠袋和食物吸引牠們。要留意猴子像露齒笑的表情,其實代表牠們感到緊張、處於備戰狀態,要格外小心。另外,如果看見幼小猴子或野豬,千萬不要接近、逗弄牠們,因為牠們的母親通常在附近,會誤以為你要傷害孩子,向你襲擊。遇上野豬應該面向牠們然後慢慢退後離開,如果牠們顯露惡意,人根本不可能跑得比牠們快,所以應該立即爬到樹上或大石等高處,避開攻擊。

被動物襲擊受傷 壓法止血

如被猴子或野豬襲擊受傷,「除了要護理傷口,包括清洗傷口,可以用直接壓法止血,然後包紮,而且應該求醫」。動物口中帶有細菌,除了清創,醫生或會處方抗生素,減低繼發性傷口感染,亦可能需要接種破傷風和狂犬病疫苗,「哺乳類動物可能帶有狂犬病,雖然香港已超過20、30年沒有出現,但也不可以掉以輕心」。

文: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