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賢心事:解決問題不忘照顧情緒

文章日期:2022年11月21日

【明報專訊】當我們遇上問題,第一個自然反應便是嘗試把問題解決。這看來理所當然,當問題解決了,我們的壓力自然會減少。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患上焦慮症和抑鬱症等情緒病呢?也是因為太想解決問題。

在無限可能徘徊變焦慮

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問題都有解決方案,而且亦要視乎我們有多少資源尋找方法解決問題。有些問題雖然勉強能用很多時間和資源來解決,但過程中會產生壓力。若這種壓力狀態一直持續,便容易產生情緒問題。

有些問題好像跟自己有關,但我們可以做到的卻很少。「兒子什麼時候才要結婚」、「伴侶為什麼拋棄了我」,這些問題核心在別人身上,我們是被動,實際上可以做的亦很少。而當我們不停想「解決問題」的時候,只是在無限的可能裏重複徘徊,這就變成了焦慮。

沒答案「問題」 不宜無止境思考

有些問題,可以從哲學角度討論和思考,例如「人生的意義」、「快樂是什麼」,但這些問題沒有絕對答案,不適宜無止境地思考。我們可以給自己一個時間,例如每次10分鐘去想這些問題,時間到了便要停止。當發現自己在不停想某個問題時,代表這些問題單憑自己未必可以解答,如果想認真探討,也許可考慮先找找參考資料再繼續研究。

接納現狀 通往心靈平靜道路

現實往往不盡如人意。什麼時候才決定接受現狀,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沒有對和錯。有人會認為接納現狀是軟弱、放棄的表現,但背後卻是無比勇氣,是通往心靈平靜的道路。

這個過程並不簡單,當中帶着強烈情緒,可能是憤怒、悲傷、自責等。當情緒太強烈的時候,我們更難向前進。情緒使我們不能安靜下來、使痛苦思想不斷重複。當這些情緒持續太久或太強烈,身體便可能承受不了,繼而形成情緒病。

情緒病會使我們更固執,所謂「鑽牛角尖」,身體亦可能出現各種不適,包括失眠和疲倦,個性變得孤僻和暴躁,繼而影響人際關係。在這個狀態下,我們會被困在過去,更難向前行。

很多病人在這個時候發覺身體出現問題而求醫。情緒病得到治療後,除了身體問題得到改善外,可能你會發現,過去使你悲傷或憤怒的事情,都已經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難關總有一天會過去。下一次當你在努力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妨提醒自己要照顧一下情緒。可能你會發現,問題雖然依舊存在,但並沒有那麼可怕呢!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抑鬱症 焦慮症 情緒問題 情緒病 精神科 何浩賢 醫賢心事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