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專題:紓緩治療,毋須物理治療?

文章日期:2022年11月28日

【明報專訊】坊間常聽到很類似的名詞:紓緩治療、寧養服務、懷安科及善終服務等,它們大致相同,不過善終服務一般於患者較後期時(人生最後約6個月)開始介入,而紓緩治療為近年較新及常用的字眼。紓緩治療服務旨在為危疾重症病人和家屬提供身體、心理、社交和靈性的全人治療,改善生活質素,協助病人安詳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於紓緩治療認識不多,甚或存在不少誤解。患有危重病症而預期不能逆轉的病人都可以選擇紓緩治療,需要明白的是,紓緩治療不等於放棄治療或等死。雖然病症不能治癒,但可以透過紓緩治療改善生活質素;有人又誤解若選擇了紓緩治療,其他治療包括物理治療也變成沒有需要,這正正與事實相反。

物理治療,一般是利用物理方式(非藥物或手術治療)來預防、評估及治療病患的醫療專業,藉運動、手法、電療、心理及教育等技巧,達到健康與舒適的良好狀態。物理治療可以紓緩不適徵狀、預防及控制併發症、提供自我管理與適應方法,以及教育照顧者。接受紓緩治療的病人,大多數是患有癌症、器官衰竭及運動神經元疾病等,他們一般受痛楚、疲憊、肌肉變弱、呼吸道分泌積累及焦慮等困擾。透過物理治療,例如冷熱敷、透皮層電療和手法治療,有助紓緩痛症;運動治療和按摩治療可鍛煉肌肉,減少疲累;胸肺治療清除過多分泌物,減低併發性肺炎風險;教育正確知識及自我管理方法,可緩解心理負擔。這些都可以於紓緩治療中幫助患者。

物理治療師是提供紓緩治療團隊其中一員。團隊中不同專業及崗位都以患者及家屬福祉為主導,各個專業有不同知識與技巧,實踐上需要有效溝通和合作。團隊成員需要對病症有充足了解,明白患者及家屬心理狀况,因應他們接受能力提供適切教育,並在尊重患者及家屬意願之下,訂定治療方針。簡而言之,身、心、社、靈上的照顧都缺一不可。

文:胡仲菁(香港物理治療學會社區復康及基層醫療工作組物理治療師)、葉建林(物理治療師)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