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星寄語:懷念良師

文章日期:2023年04月03日

【明報專訊】臨近清明時節,令人思緒翻湧。在這慎終追遠的日子,特別想念3位對自己恩重如山的良師。

第一位是余德恩教授。他是港大醫學院的校友,後來遠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深造,是一位風濕病學的國際權威,相交滿天下。在1990年代初一次歐洲風濕病學年會上,我有幸認識余教授,當時他是全球脊椎關節炎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余教授不吝賜教,並把我介紹給美國很多著名的風濕病專家,讓我了解國際醫學界在風濕病學臨牀治療和研究上的最新發展,獲益良多。

第二位是獲譽為新加坡「風濕病學之父」的已故馮葆萱教授。早在1995年,他已在陳篤生醫院成立了新加坡首個風濕病學部門,也是世界上首批使用環磷酰胺治療狼瘡的醫生之一,數十年來致力推動風濕病學在亞太地區的發展,厥功至偉。此外,馮教授於1990年成立新加坡傳染病學會,並擔任創會主席,積極延攬專家,為新加坡培育第一代傳染病醫生。我有幸曾與他共事,合作組織多個亞太地區風濕病學的學術會議,並得到他多番鼓勵和支持,使我在臨牀和研究工作上都能有所突破。

第三位是內地風濕病學權威、享有「中國狼瘡之父」美譽的已故陳順樂教授。他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濕病學部及上海市風濕病學研究所的創辦人,曾展開全國風濕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建立了內地最大的狼瘡核心家系遺傳數據庫,在治療和研究紅斑狼瘡方面尤其成就斐然。多年前,我很希望提升風濕病學在香港的地位,幸蒙陳教授青睞,不僅耐心指導我,更為我引薦內地的風濕病學專家,促進彼此的交流和合作。

學習良師 扶掖後進

當年我學成回港前,只接受過幾年專科訓練,經驗有限,而我作為唯一身兼教職的風濕科醫生,工作時也沒有資深的教授在旁指導;若不是得到他們3位指點,恐怕我只會像「盲頭蒼蠅」一樣隨時碰壁。所以我一直很感激他們的無私教導和幫助,並自勉一定要努力工作,不負他們的厚望。

3位師長之中,只有余教授健在,馮教授和陳教授已分別於2015年及2021年與世長辭。可惜當年我沒有及時收到消息,未能親自送他們最後一程,至今耿耿於懷。我甚至不斷自責,為什麼明知他們年事漸高,竟沒抽空多問候、多探望兩位老人家?他們有恩於我,情誼匪淺,我給他們的關心又是否足夠?當年接到噩耗後愧疚、難過、失落的情緒,至今記憶猶新。

如今悲傷稍減,懷念、感恩則常新。逝者已矣,我感激有幸遇上曾提攜或啟發自己的「人生導師」之餘,唯有學習他們的榜樣,努力培育學生、扶掖後進,以生命影響生命,作為對故人一點微不足道的報答。大概這也是馮教授和陳教授所樂見的吧!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劉澤星(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

[健康]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