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城市噪音四方八面襲來,為了聽清楚耳機的音樂,容易不自覺把音量上調,然而這未必能抵擋環境聲音,反而增加聽力受損的風險!
降噪耳機能濾走環境噪音,毋須放大音量,世界衛生組織都認為降噪耳機是較好選擇。不過,有人戴上降噪耳機後卻有耳鳴、耳壓失衡、頭暈、嘔吐等不適,為何出現如此現象?
城市噪音紛沓,地盤修路聲、旁人對話聲、巴士貨車駛過的聲音等,只要戴上降噪耳機,這些噪音就會被一一消除,換來片刻耳根清淨。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嘉輝指,耳機降噪原理分為主動與被動。被動降噪利用隔音物料,阻擋背景聲音傳遞至耳朵,達到降噪效果,戴上耳機已能隔去小量噪音;至於主動式降噪,「是透過耳機揚聲器(speaker)主動收音和分析,用不同方法消除背景聲音,最常見是製造與噪音反方向的聲波,將其抵消,相對上就會聽少了背景聲音」。
非人人適應降噪耳機 或耳鳴頭暈
香港大學溝通、發展與資訊科學部助理講師、聽力學家鄧麗芬指出,降噪耳機可減少耳邊雜音,聽歌時自然毋須調校至很大聲,避免高分貝破壞聽覺,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對聽力較好的耳機款式。
不過,並非人人都適應降噪耳機,有人佩戴後出現耳鳴、頭暈、嘔吐等不適。黃嘉輝表示,「戴上降噪耳機後出現耳鳴的人,可能本身已有耳鳴,只是平時有背景聲時沒有察覺;但戴上耳機後環境安靜,或更易察覺到」。另外,有人開啟降噪功能後耳壓不平衡,感覺猶如搭高速升降機,為什麼呢?黃嘉輝引述《紐約時報》報道,採訪團隊曾量度降噪耳機在耳內造成的壓力,但找不到它與一般耳機的差異,「當中提到會不會與心理因素有關?當大腦聽不到背景聲,覺得耳朵不舒服,以為耳壓有問題,不排除這個情况,但較難透過科學證實」;該文章亦提到,耳機降噪效果愈強,不適感或愈高。
85dB噪音 連續聽8小時壞耳
雖然主動式降噪耳機可消去大部分背景噪音,但兩名專家都不建議在噪音環境下工作的人,用主動式降噪耳機當作保護聽覺的工具。黃嘉輝指出,職業性預防聽力受損的裝備多使用隔音(即被動降噪)的方法,它們經過嚴密測試,可準確知道阻隔到多少分貝的聲音,並需通過特定標準才可用於防備職業噪音;獲認可的聽力保護器名單中,暫未將主動式降噪耳機納入其中。
睡眠時當作耳塞又可以嗎?黃嘉輝說:「不建議這樣做,長期塞住雙耳有損耳朵健康,外耳道皮膚或會發炎、受損;另外,外耳道有自行排走耳垢機制,長期塞耳會妨礙耳垢排走,嚴重可堵塞耳道,導致發炎甚或聽力下降。」鄧麗芬補充,耳機材質偏硬,睡眠時佩戴其實不太舒適,建議使用海綿耳塞,材質柔軟,又可隨時棄置,較為衛生。
雖然降噪耳機對聽力的傷害,理論上比一般耳機小,但黃嘉輝強調,無論是哪一款耳機,仍需視乎實際使用時的音量和時間。當雙耳連續8小時暴露在85dB噪音環境下,聽力就會開始受損;音量每提升3dB,耳朵可忍受噪音的時間就減半。如88dB,4小時後聽力就會受損,91dB則以2小時為上限,餘此類推。
「耳蝸毛細胞會隨着年紀增長受到破壞,通常50、60歲開始聽力退化。」不過新一代用耳機的不良習慣,使聽力受損問題年輕化。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逾11億青少年及年輕人面對聽力喪失的風險,元兇之一正正就是長期用耳機聽音樂。「何謂聽力受損?大部分人在隔音房最低可聽到0至25dB的聲音,但如果需要調高音量至26dB或以上才聽得到,就是聽力受損。」黃嘉輝指可接收的最低音量範圍介乎26至40dB是輕度弱聽,41至55dB為中度弱聽,56至70dB為中重度弱聽。「由噪音引致的聽力受損,通常是感音性失聰,即耳蝸受損,令到傳送音量下降,不能逆轉,沒有手術或藥物可改善,所以應保護雙耳,以免受到噪音的影響。」
退化徵兆:在酒樓難與人溝通
聽力受損的過程漫長,未必馬上察覺到。鄧麗芬指可留意幾個信號,如經常需要他人重複說話,周遭的人叫你卻不為意,平時聽歌音量漸漸提高等。黃嘉輝補充,如果在一些相對嘈吵的環境如酒樓裏難同人溝通,都是聽力變差的徵兆,建議接受詳細的聽力測試。聽力障礙帶來的不便伴隨一生,鄧麗芬表示一旦聽力受損,不止影響日常溝通、社交生活、工作,無論看醫生抑或添置助聽器亦需一定開支;另外亦有研究發現,長者聽力受損的程度愈高,患腦退化的機率就愈大,「所以年輕一代從小開始就要有對聽覺保護的意識」。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