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坊間的管教書籍似乎經常都有新編制和新內容,十分受歡迎。家長們都想找到秘笈,有效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教育出成功的孩子。
普遍的家長管教理論,會把家長風格分成5類型:民主、權威、溺愛、忽視及不一致型;溺愛型父母又可再分為兩類:放任或過度保護。
建立平和開放式溝通
每個家長都全力以赴,希望孩子成長的天空更闊更廣,能夠適應學校學習的壓力,能夠獨立地規劃人生,生活得穩定和豐足。然而,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竭盡所能,但孩子成長路依然崎嶇。這證明了管教孩子不能單單只是灌輸和注入,家長和孩子的互動帶來的影響力更大。
值得一提一個新理論,來自Janet Lansbury在2014年撰寫的Elevating Child Care: A Guide to Respectful Parenting(《不打罵也不寵壞孩子的新時代教養法》);之後不少教育專家,例如臨牀心理學家Nanika Coor,編寫更詳細的理論。理論的重點是,孩子不需要懲罰和獎賞,家長亦不需要過度費神,應和孩子建立平靜、和諧、開放式溝通。
根據Nanika Coor介紹,這個理論首要是看待孩子有與生俱來的人權,家長亦要理解到孩子並沒有生活經驗,而且腦部仍在發展。孩子的行為,只是表達出他們在嘗試用不同方法去滿足成長需要,有時這些方法是沒有效率、挫敗、不熟練和帶破壞力。只要家長堅持決心,制定限制,用持續、仁慈、信心,不用懲罰和獎賞,只需配合孩子年齡,當問題出現時一同合作,找出雙勝之道。
尊重孩子經歷真實情緒
特別是當孩子表達強烈情緒時,家長可冷靜地讓孩子經歷自己真實的情緒,用同理心去幫助孩子,認可、安撫及共同調節反應。家長對孩子尊重,如同尊重成人一樣;與孩子分享權力,不指揮他們,不強迫孩子特別去經歷負面經驗。人生可以充滿痛苦,家長需要成為孩子抵抗壓力的模範,容讓孩子帶着情緒、犯錯及恐懼來到安全窩,一次再一次地和孩子連繫及修補,這樣的互相尊重能夠阻擋跨代的失調關係。
文:陳倩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