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治通鑑:盆骨足踝偏移招膝痛

文章日期:2023年05月01日

【明報專訊】膝痛,相信困擾不少都市人,患者輕則日常步行或上落樓梯時,膝關節有拉扯痛;重則關節疼痛難忍,日常活動要避免膝關節用力。膝關節由大腿骨、小腿骨和髕骨(菠蘿蓋)組成,上下有數組肌肉覆蓋其中,如股四頭肌和腓腸肌,用以穩定膝關節和發力帶動膝關節。

膝關節是盆骨連接足部的「中轉站」,上下有肌肉連接盆骨和足部,另外筋膜系統亦串聯了整個大小腿。因此,當盆骨或足部有問題時,就會牽扯膝關節,引起疼痛;例如曾扭傷足踝的病人,以為足踝不痛就是痊癒了,延誤就醫,其實是把受力位置轉移至膝關節而已。

此外,膝關節這個中轉站亦會因盆骨和足踝的位置變化而調整。如盆骨前傾或雙腳足踝關節繃緊,通常雙膝就會變得過度伸直。如果盆骨後傾或雙足有高弓足,雙膝通常會同時向外轉,連帶腳板指向外。而盆骨有左右轉,或左右腳足弓高低不一,一邊膝關節會指向正前方,另一側會指向外面。如果膝關節位置有偏移,就會增加膝關節過度受壓的風險。

站鏡前自我檢查 強肌固定膝關節

大家可以自我檢查一下膝關節有否偏移:穿上短褲,站在鏡前,雙足肩寬站,留意髕骨位置,是否兩邊同時向正前方,還是左右有不同?如有不同,就可能是因為足弓或盆骨有高低和旋轉了。

要預防膝痛,最簡單是強化膝關節附近肌肉,達到固定膝關節的效果,像護膝一樣,穩定關節。如要治好膝痛,就要找出膝痛張力來源,對症下藥。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為膝痛或其他痛症問題的人士提供物理治療評估及運動建議,查詢:bit.ly/400iRNw,或2743 1702。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林曉彬(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物理治療師)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