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呼吸道合胞病毒乘虛而入

文章日期:2023年05月15日

【明報專訊】近來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 RSV)大出風頭,不論私家診所或公家醫院,都多了許多RSV病童。本來RSV是常見的呼吸道病毒,尤其喜歡感染幼童。在西方,RSV感染多發生於冬季,香港反而在夏天的發病率較高,但整體來說是全年無休的疾病。RSV感染在新冠肆虐期間大幅減少,原因當和學校停課、戴口罩、社交距離,以及父母注重小孩個人衛生有關。新冠疫後復常,學童重回校園,同時可以脫下口罩以真面目示人,可以和同學「攬頭攬頸」,蟄伏了3年的RSV病毒馬上乘虛而入,趁着大部分兒童數年未曾接觸過病毒,缺乏對RSV的免疫能力,RSV疫症迅即爆發,並且病情較以往嚴重。歐美比我們早復常,復常後爆發新冠、流感、RSV的「三料」疫症(triplendemic ),看來我們也會步其後塵。

對兒科醫生來說,RSV感染是西諺所說的「麵包與牛油」(bread and butter),即常見個案。當年在醫院當前線醫生時,每天接收至少數名患RSV感染的病童,曾有前輩教路:兒童患氣喘,兩歲以上多是哮喘,兩歲以下多是RSV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這當然是兒科呼吸道疾病的簡化版本,但也相當程度上反映了實况。

科學家在1956年首次在猩猩身上發現RSV病毒,翌年已證實它可以感染人體,隨後更發現它是幼童支氣管炎及肺炎的主要原因。我在上世紀70年代出道時,香港醫學科技還未有能力驗明病毒的身分,病房接收到有呼吸急促徵狀的幼兒,只要聽診胸肺發覺有支氣管收縮衍生的喘鳴(wheezing),都會當作RSV支氣管炎來治療。要是病童病况嚴重,尤其是發高燒,那便可能是併發了肺炎。

昔日「冰氣帳幕」、「皇帝椅」 助病童呼吸

當時沒有什麼特效藥治療RSV支氣管炎。為了讓病童呼吸到濕潤空氣,令氣管裏的痰涎變得稀釋容易排出,當年的做法,是用一個透明塑膠製的帳幕蓋着整張嬰兒牀,帳幕有喉管連着一個放滿冰塊的鐵箱,鐵箱另有喉管接駁病房裏的氧氣喉;氧氣閥打開後氧氣便通過冰塊進入帳幕,很快帳幕裏便水氣瀰漫,白茫茫的一片,內裏的病童變得若隱若現。這霧化冰塊的方法令護士難以觀察病童狀况,帳幕裏的溫度也可能令病童失溫。後來發覺太潮濕的環境會助長一些嗜水惡菌滋生,這「冰氣帳幕」到1990年代終於受到淘汰。

為了幫助患支氣管炎的病童呼吸得順暢一點,把他們由平躺轉為半坐姿也是辦法之一。若病人是成人或大一點的兒童,加多一兩個枕頭支撐背部便成,但這方法對於幼兒,尤其是在只有數月大的嬰兒身上卻不管用。幸好當年流行一種嬰兒椅,設計和現在的嬰兒汽車座椅(car seat)差不多,不過是便宜的塑膠製品,比car seat划算得多,嬰兒坐在上面,好奇的兩邊觀望,很有點顧盼自如的風範,病房上下都叫這嬰兒椅為「皇帝椅」。近年醫院病牀多電動化,或躺或坐只需按掣便成,成人或「大」兒童已毋須倚靠枕頭,「皇帝椅」也不多見了。

到了今天,RSV感染的治療仍然沒有多大進展。雖然有藥物可能紓緩症狀,但仍有許多爭議,專家建議只應用於本身免疫能力低下的嬰兒。看來病毒仍是人類現在和將來的大敵。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呼吸道合胞病毒 兒科 兒科專科 新生兒 新生兒病房 健康 霍泰輝 兒言自得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