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滿東華:胃炎長出「腸細胞」

文章日期:2023年05月29日

【明報專訊】40多歲的Jacky(化名)因為胃痛及胃氣問題求診,胃鏡檢查之後,發現有輕微胃炎,而且化驗報告顯示他有幽門螺旋菌感染及腸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的情况。聽到自己有胃部病變,Jacky難免擔憂,我遂向他詳細解釋關於腸化生的資訊,讓他明白腸化生並不可怕。

胃黏膜上皮細胞發炎變異

腸化生又稱腸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細胞因為發炎等原因而出現變異,變成了類似腸黏膜的上皮細胞。雖然腸化生屬於良性病變,並有不同嚴重程度,但有腸化生病人罹患胃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腸化生病人一年內有約千分之二機率患上胃癌。因此患者在風險因素控制及病况監察方面不可掉以輕心。

1年內千分之二機率患胃癌

怎樣才可減低罹患胃癌風險呢?戒煙、治療幽門螺旋菌、減少進食加工醃製食物等都有幫助。在病况監察方面,腸化生患者可以透過胃鏡檢查抽取活組織樣本以評估,而定期胃鏡檢查的需要及頻密程度,則視乎多項因素,包括是否有胃癌家族病史、腸化生嚴重程度及其牽涉範圍;低風險人士可能不用監察,高風險人士則需要每1至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高風險宜每年做胃鏡檢查

Jacky胃部腸化生情况屬於輕微,不過他同時患有幽門螺旋菌,而且有胃癌家族病史,因此我建議他及早完成殺菌療程,並於3年後再做胃鏡檢查以監察。Jacky明白到縱使目前腸化生沒有可以根治或完全逆轉的方法,但只要肯付出努力去維持健康生活及適時監察病况,腸化生並不值得擔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余霆鋒(東華三院副顧問醫生(內視鏡)、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