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以古為鑑

文章日期:2023年07月24日

【明報專訊】上星期書展,有年輕才俊朋友剛剛出版了新書《你說的是從前》,在書展舉行新書發布會,並開講座,題目是「歷史與我何干?」邀請我作嘉賓講者。朋友是典型「番書仔」,在香港英語名校讀畢中小學,便負笈美國長春藤名大學專攻經濟學,回港後在財經界嶄露頭角,又是上市科技公司主席。許多人總以為這類港產「成功人士」多是黃皮白心,雖不至數典忘祖,但偏好洋文化,不諳國事是意料中事。誰知朋友偏偏從小已是歷史迷,尤其醉心中國歷史,屬於年輕人的「異類」。

讀醫學史 錯誤中學習

其實,以古為鑑,可知興替,是千古不易的真理。過去千百年的歷史,總是不斷的重複又重複,前人犯過的錯事,不論是影響個人得失榮辱的小事,或是有關國家興亡的大事,今人再犯的不勝枚舉。舉個例子,古代多少英雄豪傑,現今多少高官巨賈,都因為一個「色」字而身敗名裂?最近新加坡議會的醜聞便是典型教材。「親賢臣,遠小人」,乃當權者必奉為圭臬的座右銘,諸葛孔明的《出師表》便點出了國君「親小人,遠賢臣」導致國家傾頹的例子。但千百年來直到今天,多少高位者毁於偏聽小人之言?不單斷送政權,還連累百姓受苦。這些小人,不一定指壞人,有些只是無能之輩,但破壞力相當。要是人人都熟讀並活學活用歷史,從歷史案例汲取教訓,當可避免重蹈前人覆轍,世界也可能和平一點。

這個道理對於醫學也一樣適用,外國有些一流醫學院,更把醫學歷史作為必修科。醫學發展已有數千年歷史,都是前人摸着石頭過河,一步一跌走過來,其中犯過的錯誤,犧牲過的病人不計其數。回望整個醫學發展的軌迹,根本就是一部血淚史。單以我國來說,據說神農嘗百草,希冀尋找良藥拯救世人,最終把自己毒死,便是史詩式的悲劇,後人不以此為鑑,豈不辜負前人的犧牲?

新生兒錯誤療法血淚史

說回我的老本行兒科,以往許多治療方法,如今都被推翻,「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覺今是而昨非」,在醫學界是常有的事。舉常見例子:以往嬰幼兒患腸炎肚瀉,醫生會馬上要他斷奶斷食,經過多年的反覆驗證,才發覺這樣做不單對病情於事無補,對孩子反而有潛在害處。另一些常見例子都是有關新生兒的,包括餵養、氧氣治療肺量不足、使用氧氣作復蘇施救、氯黴素(chloramphenicol,一種可能毒害新生兒的廣譜抗生素)治療,以及使用類固醇治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等。上述療法,醫學界最初都以為是好東西,經過歷史的考驗,才知道氧氣可以傷害早產兒的眼睛,甚至致盲;氯黴素可以令新生兒患上能致命的「灰嬰綜合徵」(gray baby syndrome);類固醇可導致新生兒腦部發育不良。至於餵養,20世紀初時,早產嬰兒都會給餓上2天(有時甚至3、4天)才開始進食,後來才發覺這樣做會導致嬰兒脫水、低糖,甚至死亡。醫生要知道這些歷史,才會理解到現代療法的來龍去脈。

不知史,無以言。當權者要知史,才能政通人和,醫者知醫學史,對醫學承傳有莫大裨益。但願更多人像我朋友那樣知史,迷史。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