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平權行動

文章日期:2023年09月04日

【明報專訊】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又稱肯定性行動,源自美國,後來蔓延到加拿大、英國和歐洲。到今天這行動在歐美仍方興未艾。行動的原意,是要社會優惠那些以往因歧視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族群,包括婦女、殘障人士,或因種族、膚色、貧窮、宗教而受歧視的人士等。平權行動的倡議者認為,上述族群因曾受歧視而「輸在起跑線」,因此在就學、就業、升職等需要競爭的範疇,明顯吃虧,以致在社會許多公營或私營機構,尤其是機構的高層代表性不足,必須採用配額制度,讓這些族群有一定數量的成員脫穎而出。

加國「弱勢」找工有「優勢」

退休前曾代表大學到美加多所大學作學術交流。當訪問一所加拿大大學的醫學院時,接待我們的院長問我們有沒有平權行動,他的意思是我們招聘或升遷教授時,有沒有特定配額給女性。看來他很明白殘障種族膚色宗教等歧視在香港院校不是一個議題。我回答說沒有,因為我們是採用「菁英制」(meritocracy),人事聘任升遷是任人唯才,擇優而用,不管應徵者是男是女。他聽了大不以為然,花了十多分鐘向我們說教,講述平權行動是如何如何重要。院長是歐裔白種男士,他的反應並沒有令我感到奇怪,我以前在加拿大醫院工作期間,便已聽不少人說,在加國找工作如想有優勢,必須是婦女、少數族裔兼患殘障。這說法容有誇大,兼謔而且虐,但亦代表部分當地人對平權的看法。

歐洲人侵佔美洲新大陸時,的確逼害殘殺了不少土著,後來從非洲或捕捉或誘買當地黑人到美洲當奴隸,對他們以及他們的後代亦極盡歧視,美洲土著及黑人成為最貧窮,教育水平最低,健康指數例如嬰兒死亡率最差,犯罪率最高的族群。他們被迫在社會最底層討活,難有機會向上游。平權行動,讓他們有一絲指望翻身,也算給予歐洲殖民者後人一個為他們祖先贖罪的機會。即使在今天,種族歧視在歐美,尤其是美國,仍然普遍,平權行動也是平衡種族利益,減少種族衝突的其中一個方法。

大學女生比例上升

那麼香港是否需要平權行動?香港是國際大都會,但不是多種族社會,也沒有明顯的宗教矛盾,若要平權,主要是有關提高婦女地位,讓婦女有更多更好的就學就業機會。以往的香港社會,的確是對婦女不公:男女同工不同酬,女僱員享受不到男僱員的福利,例如房屋津貼、子女教育津貼等。進大學的多是男生,只有少數女生能入讀最高學府。當我入讀醫學院時,班裏女同學人數不足全班同學的20%。但時移世易,香港社會默默地演變,不用搞什麼平權行動,男女在職場上已見不到以前的分別;同工同酬不在話下,許多婦女位列高職,包括領導層;政府的女高官可能比男的還要多。至於最高學府,各大學已有很多年收的女生比男生多;那些培訓專業人士的學科,例如醫科、法律、會計、教育等,都是陰多陽少,護理更不用說了。誠然,基於歷史原因,大學領導都是男的居多,這是由於以往入讀大學的女生不多,能在學術圈子往上爬的更少,但單看學生以及副教授的男女比例,便可預測到不出10年,大學的領導層都會由女性擔當,到時嚷着要搞平權的,可能是男同事了。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作者簡介:中大榮休教授,專攻新生兒,論盡奇難雜症,月旦醫護界二三事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