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風險:頸背腰上肢 受傷重災區

文章日期:2023年09月18日

【明報專訊】B Boy和B Girl空翻、頭轉等動作看得人瞠目結舌,他們挑戰自我,追求一個比一個更高難度的動作,但這類高難度動作具有一定危險,物理治療師趙之逸指尤其是彈跳較多、衝力較強的動作,如前後空翻,這類動作不易控制,出現意外的風險也較高,「後空翻時如果不是手腳而是頭頸落地,可能出現頸肌肉受損、頸椎受損,嚴重甚至可影響活動能力」;而一些手落地的動作,若手的力量不足、反應不及,都有可能使頭頸落地,同樣較高風險,「如果是骨頭、肌肉等受傷,始終會康復,但中央神經系統受損,復元能力就會差很多。」

前後空翻風險高

依簡威玲的經驗,舞者的頸、背及腰是較經常受傷的位置,例如用手過量牽扯至背腰受傷,或是如做風車動作時上下身扭動引致扭傷等。趙之逸亦翻閱過各地霹靂舞者的受傷資料,「雖然不同地方的流行動作都不同,受傷部位或有分別,但相對其他舞蹈,霹靂舞因上肢承受的力度較大,較常受傷」,如手腕、關節、肩膀等;其次為膝蓋、腳踝,他續指,「下肢肌肉較大,主要用作承受身體的重量,但上肢肌肉較小,承重能力沒那麼好,所以當反應不及和力量不足,都會增加上肢受傷風險」,輕則肌肉拉傷、韌帶撕裂等,嚴重甚至可致骨裂、骨折。

[健康]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