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將新鮮出爐的菠蘿包橫向切開,然後夾一塊從雪櫃取出的冰凍厚切牛油。熱烘烘的菠蘿包把那磚厚厚的牛油逐漸融化,約半分鐘後牛油變成金黃色。就在這個轉瞬即逝的時刻,盡情地咬一口這個邪惡的菠蘿油,一冰一火、又甜又脆,人生夫復何求?」
老師傅這番話言猶在耳,我自小是菠蘿油的忠實擁躉。相傳源於1960年代,香港人靈活變通,為了令平凡的麵包變得更美味,於是蓋上一層用豬油和砂糖做出的黃金脆皮,這便是菠蘿包的起源。後人加以變化,把牛油或豬扒等夾在菠蘿包中,成為今日茶餐廳的美食。
醫生不是應更着重健康飲食嗎?醫生不是終日勸喻病人要戒口嗎?經常有朋友及病人問我這個問題。事實上,在我所認識的醫生當中,過着健康飲食生活的不多,這可能是由於物以類聚,那些畏懼菠蘿油或餐肉公仔麵的醫生不常與我共膳,我相信香港還是有不少着重飲食健康的醫生。
那麼我這個不喜歡戒口的醫生,如何在飲食上忠告我的病人?我眼中的病人可以分成3類:
第一類:着重飲食健康型
這類病人飲食非常檢點,個別病人更為着揀選健康飲食而感到煩惱:吃雞蛋怕膽固醇、吃蔬菜怕農藥、吃紅肉怕腸癌……我縱然花了很大力氣也不能釋除他們的疑慮,唯有是不斷地肯定他們已做得十分好了。
第二類:無奈飲食健康型
這類病人往往有心血管病或糖尿病,不單需要健康飲食,還要經常運動控制體重及保持正常的化驗指數。不少病人無奈地放棄過往的飲食壞習慣,我給予他們最大的同情及鼓勵。
第三類:愛與痛的邊緣型
「無奈我心 要辨難辨 道別再等 也未如願 永遠在愛與痛的邊緣 應該怎麼決定挑選」,這類病人是最常見的,他們通常患上三高、中央肥胖或腸易激綜合徵。既喜愛吃高糖、高鹽、高脂肪食物,但又擔心放縱飲食所帶來的後果,於是便在「愛與痛的邊緣」經常感到難以取捨。面對這類病人,我嘗試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究竟願意承受多大的健康風險。
其實每個人所能承受的健康風險也不一樣,首先我們要了解發生某些疾病的「實際風險」有多少。例如成年人透過健康飲食,每10萬人每年可以減少多少宗大腸癌個案?我們便可以知道某些預防方法究竟有多少成效。不要被那些「相對風險」的數字誤導。我經常以六合彩作譬喻,雖然中二獎比中頭獎的機會高出6倍,但自己一生人中二獎的實際機會又有多高呢?當然,如果你患上某些疾病的機率有如中安慰獎般高,那麼你不單需要謹慎飲食,還要借助藥物把風險降低。
我們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吃了一個冰火菠蘿油,便需要90分鐘帶氧運動才能消耗它的熱量,所以我每天都花上最少1小時運動,盼望所有人都可以吃得開懷也活得健康。
文:陳家亮(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