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乙肝疫苗 忌吃發霉食物 肝癌早發現增存活率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30日

【明報專訊】大眾聞肝癌而色變,因在大眾認知中,肝癌發現時很多已屆晚期,治療甚為困難,加上不少名人如影視藝人吳孟達、日本時裝設計界巨匠三宅一生(Issey Miyake)都因肝癌離世,加深了公眾對肝癌的恐懼。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2020年香港共有1735人確診肝癌,而同年有1530人因肝癌離世,死亡率極高。要提升肝癌存活率,預防和及早發現至為關鍵。

早期可根治 存活中位數逾5年

一般來說,只有30%肝癌患者確診時尚屬早期,可以手術根治;約70%患者確診時已屆中晚期,難以根治。如能手術切除,病人存活中位數逾5年,有機會完全根治。相反中晚期病人,平均存活率一般只有1至2年。由此可見,及早發現肝癌對提高病人存活率至為關鍵。

確診肝癌,為何大多是中晚期?

‧早期肝癌沒有病徵,直至腫瘤生長到很大,破壞肝功能時,病人才會因腹脹、腹痛及黃疸而察覺,但此時大多為中晚期

‧肝臟的再生能力強大,即使肝細胞受到了破壞,只要有30%肝細胞功能是正常,它仍能正常運作,抽血也會顯示肝功能正常;因此病人很可能以為肝功能正常便有所鬆懈

‧肝臟缺乏痛覺神經,所以早期肝癌不易引致疼痛,往往當腫瘤發展到侵犯肝包膜或周遭器官時才會引起疼痛,但此時已是癌症的中晚期

患乙肝脂肪肝、酗酒高危

由於慢性肝炎患者,早期肝硬化、早期肝癌患者,往往全無病徵;故高危一族,宜及早定期檢查並妥善處理,將患癌風險降至最低。肝癌4大高危因素包括:

1.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是引起肝癌的最主要原因。在香港,乙肝病毒攜帶者十分普遍,每8至10人中便有1人為病毒攜帶者或曾感染乙肝病毒。而有約75%至80%肝癌病人,都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發展至肝硬化,再發展至肝癌。乙肝患者中,約每4人便有1人會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

除乙肝病毒以外,丙型肝炎亦會引致肝癌。在香港,約有5%肝癌案例與丙肝有關。慢性乙肝患者患肝癌的風險較非帶病毒者高約100倍,慢性丙肝患者患肝癌機率則較非帶病毒者高約150倍。

2. 脂肪肝

肥胖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引致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如果不妥善處理,會發展成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3. 發霉食物

發霉食品會產生黃曲霉毒素。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所(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分類,黃曲霉毒素是第一類致癌物(Group 1 carcinogen),它無色無味無臭,進入人體後主要由肝臟代謝,長期大量攝入會增加患肝癌風險。

4. 長期飲酒

肝臟在分解酒精過程當中,會產生大量毒素,破壞肝組織,慢慢就會發展為酒精性肝硬化,再演變成肝癌。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