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帖:按揉三陰交 對應婦科病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30日

【明報專訊】三陰交,又名太陰,屬足太陰脾經穴,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處,脛骨內側緣後方。此穴為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和足少陰腎經3條陰經交會之處,有活血調經、益氣健脾、益補肝腎的功效。婦科疾病與肝脾腎關係密切,故此穴是婦科病治療的常用穴。

活血調經 健脾補肝腎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婦人以血為本,生理上經、孕、產、乳均有賴血的充足,故脾虛者容易出現經血量小色淡,嚴重者閉經;產後乳汁不足等。脾虛者中氣不足,固攝無力,會出現經血量大並提前而至,經期延長;懷孕後容易胎元不固,出現先兆流產等。脾氣主升,故脾虛則易頭暈目眩、疲倦乏力,嚴重氣虛還可能出現陰挺、子宮脫垂等;脾主運化水穀和水液,脾虛則經行腹瀉或便秘,經前怕冷怕熱有輕度感冒症狀,帶下過多等。

肝藏血,主疏泄。肝血不足,容易出現陰虛陽亢,會影響情緒的穩定和睡眠的質量。女性情感豐富,容易情緒化,特別是氣血不調者,月經周期經常長短不定,經前容易出現情緒波動,腹部和乳房脹痛,唇色瘀暗,來經有血塊。肝氣鬱結,更容易引起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疾病,還會影響受孕。

腎虛易先兆流產

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腎虛則月經後期、量小,嚴重者卵巢早衰甚至不孕,懷孕後容易出現先兆流產等。

經常按揉、艾灸或針刺調理三陰交穴,對女性保健作用重大。可以每天用拇指按揉此穴至痠脹感出現3至5分鐘,雙側交替,並沿着脛骨內側緣由下向上推按脾經,持之以恆,定能受益匪淺。

文:董爽(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課程主任、註冊中醫)

(中醫以人為本,強調「治未病」,從起居生活、運動娛樂、食療藥膳,保健養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