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星寄語:與學生同行必有我師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13日

【明報專訊】新學年開始不到3個月,我已急不及待聽取學生對醫學士課程新安排的意見。最近有學生告訴我,他們覺得與同學一起參詳「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如何改善醫學教育,非常新鮮且有趣,不但提升了自發學習的動力,亦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和默契。我聽了十分欣慰,因為這反映我們推行「師生共策計劃」的目標——提升學生自學的能力和興趣,並建立樂於分享知識和經驗的文化,已經初步得以實現。

「師生共策計劃」(Student in Medical Education,簡稱SIME)是醫學課程改革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採用「由下而上」的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港大醫學院的教學及課程發展工作,讓他們明白教學不止是老師的責任,而是醫護人員的專業責任和能力之一。當他們累積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應與其他同學或同事分享,大家才可以衷誠合作,為病人提供最周全的照顧,同時把知識與經驗傳承下去。

「師生共策」 培育傳承知識精神

近年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蓬勃,應用愈趨廣泛。港大醫學院早在2019年已於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的精準醫學單元推出「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數碼健康」,利用GenAI技術,模擬更真實的病况,藉此培養學生在蒐集病史、臨牀推理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技巧。最近,我們也成立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資源中心,延續「由下而上」、師生合作的成功經驗,讓老師與學生共同研發、製作有關GenAI的教材和應用指南,並設計多個課程,提升師生在GenAI方面的素養。前面提到有同學說覺得新鮮、有趣的,就是研究如何利用GenAI,讓他們的學習更有效率。

推行「師生共策計劃」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相信年輕人在規劃自己的學習和專業發展上,應可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他們對新科技的觸覺比較敏銳,不但勇於嘗試,也學得很快,何不讓他們參與設計和執行一些教學活動,提升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往日只憑師長勸勉,成效總是比較參差。如今憑藉科技的輔助,讓學生和教師一起設計教材或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自主能力,他們自學的興趣和動力自然倍增。

此外,讓學生參與醫學教育,有助我們制訂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符合未來需要的課程,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作為訓練者和教育者的能力。無論在個人或專業層面而言,這都十分重要。身為醫護專業人員,我們不僅要終身學習,更要懂得如何分享和傳承知識與經驗——因為學習早已不再局限於學校,教學也是一樣。能夠有效地分享知識和經驗,對於醫學的長遠發展及病人的福祉均有裨益。我期待更多學生分享他們參與教學的意見,讓我們一起進步,做得更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劉澤星(港大醫學院院長)

[健康]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