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溫情」問候 幽默化解尷尬

文章日期:2024年02月05日

【明報專訊】本周六年初一,即將面對長輩一年一度「答問大會」:「今年搵幾多?」「拍拖未呀?」「買樓未呀?」「幾時結婚呀?」過年親友聚會,長輩提出連串「溫情」問候,讓人難以招架,甚或被戳中痛處,引起壓力和負面情緒。不想過年黑口黑面,傷了和氣,跟心理學家和社工學幾招,巧妙化解。

親友許久不見,自然會聊起近况。但作為晚輩有時會被長輩問到心情忐忑,不知怎樣回應。長輩問長問短看似八卦,輔導心理學家吳芷嫣指,不排除有人想藉此比較自己的生活或子女狀態,但相信很多親友純粹出於社交習慣,「他們未必真的想八卦你的事情,只是覺得需要找些話題,為問而問」。

「不過親戚的關心,可能令人感到壓力。」人人私隱界線不同,各有敏感話題,當個人空間受到壓迫,就會感覺不舒服。吳芷嫣分享一宗個案:有學生被親友問到「讀書怎樣?」,問題看似無傷大雅,卻不小心戳中痛處,「她不想被人知道她沒有上學,但又不想說謊,不知怎樣應對。後來她避開這些社交場合,因為覺得很大壓力」。吳芷嫣續說,一些自身有困擾、對別人說話很認真看待,以及沒有應對策略的人,就很容易被問到有壓力。

毋須太認真 反問轉移話題

面對長輩一波接一波「溫情攻勢」,可怎樣回應?明愛向晴軒危機專線及教育中心高級督導主任、註冊社工蔡泳詩認為,視乎與親友關係有多親密,如果是很信任的親友,可向對方傾訴;但若平時沒怎樣聯絡,「其實與見新朋友沒什麼分別,因為一年見一次,可能大家都不太記得對方的生活怎樣,新年聚會要找話題,自然聊一些約定俗成的內容。這時可調整自己心態,放輕他們提問對自己的影響」。如果覺得舒服、安全,可按照自己的界線回應。

吳芷嫣亦教路,「毋須太認真,長輩可能只是隨口問問,但若你認真思考怎樣回應,就可能令到自己很焦慮」;當一個人認真起來時,自然會啟動防衛機制,攻擊他人保護自己,令語氣、態度、身體反應等都讓人覺得不友善,「可以幽默代替沉默,輕輕鬆鬆地回應」。反問對方、轉移話題亦是可行方法,蔡泳詩建議反問;「為什麼這麼關心我的感情狀况?」、「不如你分享一下你的經驗」;又或轉聊一些長輩較關心的話題,如健康、他們子女近况。

單身怕被問感情 或自我價值低

論拜年熱話,感情狀况一定榜上有名,但明愛向晴軒危機專線及教育中心危機輔導員、註冊社工林可彥指感情話題非人人受落。她有份負責的「飛越愛情輔導」服務熱線,幫助求助者紓解感情困擾,有時接到求助者來電,指在一定年紀後分手,擔心很難再找到對象,怕孤獨終老,「如果聽到親友問為何仍未結婚?有沒有對象?這些都可能勾起他們的情傷」。單身人士長期被追問感情狀况,有時可能被問到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甚至自我價值低落,怎麼辦?蔡泳詩指,自我價值低落通常是長久累積而成,毋須逼自己馬上改變,首要寬容一點,體諒自己有這樣的情緒反應。吳芷嫣補充,若經常被他人影響到自我價值,長遠而言,需學習自我肯定。

夫妻夾好「官方」答案 應對生育提問

催婚下一步就是催促生育。生或不生,每對夫婦背後各有不同原因,或想過二人世界,或努力中,或有不育問題,「很多人覺得回應這些問題很焦慮,是因為他們沒有預先準備答案;當預先擬定『官方』答案,任何人問都用同一套答案回應,心自然會較安定」。吳芷嫣建議已婚人士可回應「正在努力」、「正在考慮」,或者「知道你可能覺得有小朋友會較好,不過我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嘗試將話題輕輕帶過。兩夫婦最好有共識怎樣應對親友的慰問,亦可分工,輪流負責回應親友。

被問到不舒服 禮貌明言「不想說」

然而,一旦被問到不舒服、不想回應的問題時,蔡泳詩指,可以真誠、有禮貌地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界線,明言「不想說、希望轉話題」,甚或直接離開,給予對方想終結此話題的信號。但林可彥表示同時需要反思,「這些聚會如此影響心情,會不會反映背後有創傷?若然這些創傷對你的人際關係有影響,都值得梳理」。

吳芷嫣指,避開亦是可行方法,「有人會避年去旅行,不出席親友聚會」。如果決定出席,就要預先做好期望管理,「有了心理準備,雖然仍會覺得難受,但至少心中有底」,可減低傷害。當下幫自己放鬆,如深呼吸、伸展。負面情緒一般會隨時間變淡,若試過與人傾訴、自我放鬆仍不奏效,甚至出現身體反應如持續失眠一兩星期,或需正視,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副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