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從中醫角度,暴飲暴食後出現腸胃不適,首要節制飲食,減輕腸胃負擔。註冊中醫郭瑩瑩指,常見用於幫助消化的中藥,以保和丸為主,其中包括神曲、製半夏、山楂、連翹、陳皮、萊菔子、茯苓等中藥材,再因應患者情况加減。「比如胃脹明顯,會加入行氣的木香、砂仁;胃酸倒流可以適當加收斂胃酸藥物,如海螵蛸、鬱金等。」若嘔吐、腹瀉僅發生1至2次,患者自覺排便後腸胃舒適便毋須過於擔心,適當補充電解質及水分即可。
而市面上的腸胃中成藥,例如保濟丸、整腸丸、正露丸、藿香正氣散等,主要成分包括紫蘇、陳皮、茯苓、製半夏、藿香等。郭瑩瑩表示,這些中成藥作用差不多,藥材皆是性味芳香化濕,「如紫蘇味香,能推走積滯;陳皮化濕、和胃健脾,更入腸胃經」,是中醫常常用來和胃、紓緩腸胃不適,如腹脹、反胃、腹瀉等常用藥材。
郭瑩瑩指出,因消化不良而伴隨的不適,若以腹脹為主,選用厚樸、蘇葉等;以反胃為主,則選用製半夏、藿香、陳皮。保濟丸在飽滯、胃脹情况下適合服用;若以腹瀉為主,則選用白朮、黃柏、木餾油,可選整腸丸及正露丸,止瀉作用較強;而藿香正氣散主治腸胃寒濕,或與風寒相夾的腸胃炎及感冒更為合適。
她提醒,服用中藥前,首先要辨清體質寒熱,體質偏寒者,不適宜服用太多黃柏、生薏仁等性味偏涼的藥材,以免導致腸胃更加不適。而體質偏濕熱者,不宜太多蘇葉、藿香等。而當出現反覆胃痛,可能是壓力過大、消化系統問題或腹腔疾病等,郭瑩瑩提醒應先查清病因,避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