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較早前跟大家分享了Ann Ming為女兒討回公道的故事,亦提到我們處事要小心謹慎,避免犯錯。但人生在世,犯錯難免。過失有很多種,有的無傷大雅,自己或別人亦未必為意或記起;然而有時一些無心之失,或者錯誤決定,可能造成深遠的影響。這次想與大家分享兩個自身「小故事」及箇中體會。
回想多年前就讀醫科一年級,其中一堂解剖課需要練習解剖大體老師的手部。當時我比其他同學更快完成教授指定的步驟,竟一時「貪玩」,把玩起手術刀,用不適當的方法解剖大體老師,結果遭教授在班上嚴厲訓斥,指摘我對大體老師極不尊重。年少氣盛的我,被教授公然斥責,難免感到不忿和失落,還好懂得即時反省:大體老師慷慨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遺體以身示教,讓我們為將來治療病患作好準備,我怎能夠以如此輕蔑的態度對待他?時隔多年,這事仍讓我深感懊悔。
自那時起,我時刻提醒自己不可再犯同樣錯誤,銘記尊重所有人和生命,不論是在生的還是已離世的。畢竟習醫、行醫皆為拯救生命,意識生命的寶貴並待以尊敬,是作為醫者最基本的應有態度和專業操守。可幸當時教授提點,讓我好好檢討,並從中學習、成長。
一次深切反省 一次錯有錯着
至於另外一次,卻是錯有錯着,結果有點出人意表。
那次我到馬來西亞參加一場學術會議。這場會議的有趣之處在於,主辦方別出心裁地在議程中加入了一場5公里賽跑,讓出席者清早起來鍛煉身體,亦可「以跑」會友。我喜歡跑步,自然樂意參加。
比賽開始沒多久,我和另一個風濕科醫生已拋離其他參賽者,穩佔第二、三名,心裏不禁竊喜。過不多久,聽到遠處傳來鼎沸的人聲,心想終點應該不遠了。可是不知哪裏出了錯,我們竟然愈跑愈遠,遲遲沒有到達終點——原來我們跑岔了路,繞到不知什麼地方去了。待我們好不容易找回終點,比賽早就結束了,得獎的願望頓成泡影。儘管如此,我跟那個一起迷路的醫生自此成為了好朋友。雖然贏不了比賽,但收穫一段寶貴的友誼,總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俗語說:「聖人都有錯」,何况我們凡夫俗子?不犯錯是沒可能的。從上述兩次失誤,我深深體會到除了做事謹慎,盡量避免出錯外,我們也要持續反省,汲取教訓。若我不能反省當年解剖課上輕率的行為和教授的教誨,就不會學懂尊重生命,往後亦未必能夠奉行「以人為本」的方針去醫治病人、培育學生。若我只為當年跑步未能獲獎而耿耿於懷,而沒有珍惜跟跑友醫生的友情,那就是自討苦吃了,何苦呢?
文:劉澤星(港大醫學院院長)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專欄「澤星寄語」,分享醫人醫事,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