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星寄語:斷捨離

文章日期:2024年04月29日

【明報專訊】本港近年也逐漸流行日本興起的「斷捨離」風氣。原因很簡單,香港寸金尺土,家居面積甚小,若能定期清理不需要的雜物,減少囤積的欲望,的確可以改善生活環境,提升生活質素。然而要決定是否留下某件物品,於我來說卻極不容易。有時候保留與否,不一定出於理性的考慮,也可以建基於感情。

30多年來,我分別在香港和蘇格蘭生活,已記不清搬過多少次家了。即使在香港,過去10年也搬過好幾次。每次搬家,總得經歷一場理性與感情的掙扎——決定哪些東西需要保留、哪些可以捨棄。尤其當新居面積較小,無法容納某些家具和電器,便需要逐一檢視,再作取捨。在收拾和點算的過程中,我發覺原來有很多物品一直存放着,多年來沒動過分毫。但細看那些物品,腦海裏頓時湧現許多和物件有關的回憶。既然物件是回憶的載體,一旦要棄置或轉贈他人,自然覺得難以割捨。

露營帳篷盛載回憶 難以割捨

10多年前由蘇格蘭搬回香港,收拾家具時,內心又經歷一次掙扎。有一個只用過一次的露營帳篷,明知已不能再用,還是讓我難以割捨。多年前在蘇格蘭生活時,一家大小與愛犬Charlie到某處河邊露營。當時孩子還小,我們帶着Charlie在河裏游泳,在岸邊追趕鴨子,一同度過了非常愉快的假期。儘管事隔多年,我至今懷念那段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光。當時孩子活潑清朗的笑聲,彷彿仍在耳畔迴盪。如今孩子都已長大,Charlie也不在了,只剩下露營帳篷,紀念那段美好的日子。

生活空間有限,長期囤積物品也不是辦法,所以朋友曾建議我把一些具紀念價值,但又不得不捨棄的東西拍照留念。因為照片較易保存,所佔空間有限;何况今天的照片都是存放在電腦的數碼檔案,空間更不成問題云云。朋友的建議着實不錯,可是我沒有攝影的嗜好和習慣。即使今天附設攝影功能的手機十分普及,隨時隨地拍照留念已如家常便飯,我也不太翻看照片。相比之下,我更喜歡物件觸手可及的質感,所以即使有點累贅,仍一直保留着那個露營帳篷。物件盛載回憶,而人是感情的動物,理智與感情的角力在「斷捨離」的過程中實在無可避免,然而這也許是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無法取代人類的根本原因吧。

「斷捨離」在求學、科創中亦有重要意義。時代不斷變遷,醫護學生在專注學習的同時,也要釋放不必要的束縛和壓力,與時並進。「斷捨離」的理念鼓勵我們專注於重要事物,創新教學方法和內容,以培養富創造力和韌性的醫學專業人才。這概念在科研領域也幫助研究人員去蕪存菁,大膽假設,專注於關鍵問題和研究目標,創造有價值的研究,貢獻社會。

文:劉澤星(港大醫學院院長)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專欄「澤星寄語」,分享醫人醫事,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健康]

相關字詞﹕港大醫學院院長 劉澤星 澤星寄語 斷捨離 每日明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