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扁平足被視為足底筋膜炎的元兇,家長擔心孩子「患有」扁平足,成年人亦不想患上此「症」。然而,扁平足是否一個病症呢?非也,扁平足較多時是因為腳掌及足踝關節繃緊,或是下肢姿勢問題而導致,而非真正痛症的來源。
常見狀態:膝向內靠 外八字腳
扁平足有先天性與後天性之分,所謂「先天性」,並非指小朋友腳掌較為扁平就代表有扁平足;年幼孩子剛學懂站立與步行時,由於足弓及小腿內側肌肉力量未足夠,才顯得「扁平」。長大後仍有扁平足,有可能是因為過重或小腿及足弓肌肉力量不足所導致。扁平足有兩種常見狀態,第一種是膝向內靠,會令膝頭外側受力較多;第二種是腳掌向外(外八字腳),則會令膝頭內側受力增加。
腳掌、足踝關節活動幅度下降
導致扁平足其中一個原因,由於被動支撐(腳掌韌帶、足底筋膜)及主動支撐(脛骨前肌及後肌、足弓肌肉等)不能好好承托足弓。若腳掌肌肉的支撐及控制能力欠佳,會令腳掌長期維持內翻狀態(亦即是扁平足),繼而令足底筋膜受壓,長遠出現足底筋膜炎等勞損問題。
此外,腳掌及足踝關節活動幅度下降,亦會導致扁平足。一名病人年輕時習練跆拳道需要鍛煉踢木板,所以右腳掌及足踝附近累積不少微細傷患及撕裂,令腳掌及足踝活動幅度減少,出現外八字腳問題,久而久之令內側半月板亦出現勞損傷患。
腳掌與膝關節一樣,都要「能屈能伸」。很多人認為,扁平足令腳掌內側受力較多,因而導致足底痛。事實上,腳掌內翻不是「元兇」,問題是腳掌未能向外翻,被迫長期處於腳掌內翻狀態,才導致腳掌痛症。
經常做以下練習(見圖),有助提升腳掌活動幅度:
步驟一:坐直於椅子上,大腿與地面成水平
步驟二:雙手手指放在脛骨粗隆上(脛骨粗隆是髕骨韌帶與脛骨接連處)
步驟三:小腿帶動腳掌向內外翻動
處理扁平足問題,需要解決的並不是扁平足本身,而是透過詳細檢查找出問題根源。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設有為扁平足或其他痛症的物理治療評估服務,詳情可查閱bit.ly/ymca-flatfoot或致電2743 1702查詢。
文:蘇文浩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