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早在蘋果公司推出聽力測試前,市面上已有多款聽力檢測應用程式,如Mimi Hearing Test。聽力學家文智洸指,這些聽力測試應用程式,有助提高大眾對聽力健康的意識,亦提供方便途徑了解自己的聽力狀况,尤其外國幅員廣闊,可能需要長時間車程才抵達聽力診所,現時在家就做到聽力測試,可令更多人初步了解自己的聽力健康。
聽到雜聲 或影響聽力度數
記者試用AirPods Pro 2的聽力測試,先點開聽力測試的頁面,系統會先測量附近環境的聲音分貝,直至符合系統要求才會開始,確保測試在安靜環境下進行。與平時在聽力診所做的純音聽力測試一樣,系統會播放一系列大小聲、不同頻率的音調。聽到聲音後點擊熒幕回應,過程約需5分鐘,就可得出聽力圖分析聽力水平。
文智洸試做過測試,指測試內容與他平時做的測試分別不大。雖然系統會偵測環境聲音,耳機亦具備主動降噪功能,但他認為比起平時在隔音房用耳機測試,仍可聽到雜聲,「尤其測試時聽低頻雜音,可能影響專注度,影響聽力度數」。蘋果的測試中使用「beep」聲表示每下音調,不像平時檢查可選擇不同聲響,以避開耳鳴呈現的聲音,或影響耳鳴患者的結果準確度。另外,「行內有標準判斷怎樣是正確的度數,或者可信反應(reliable response),由我們決定怎樣的回應才是準確」,如長者本身反應較慢,聽到聲音後點擊時間有延遲,出來的結果或有誤差;若聽力測試結果有誤差,助聽器的聽力度數都會受影響。
Pro 2的聽力測試以空氣傳導為主,而在正規的聽力測試中,還有骨傳導檢測,測試聲音能否經頭骨震動傳入內耳,從而分辨聽力損失的類型。文智洸指,聽力損失分為傳導性、感音神經性及混合性,傳導性聽力損失發生在外耳或中耳,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出現在內耳的聽覺細胞或聽覺神經,需結合空氣傳導及骨傳導檢測,才能準確診斷。蘋果的測試未能做到,只適合當作初步的聽力篩查,一般人懷疑自己聽力有問題,或者長者不願意到聽力診所做檢查,透過這些簡易、方便的聽力測試,可助他們了解自己的聽力水平,當結果顯示有聽力損失,再到診所接受更準確的診斷聽力檢測。
電視音量愈來愈高要留神
文智洸提醒,日常生活若留意到以下細節,如電視音量比以前需調校到更高,說話時經常要求對方重複,聽不到別人的呼喚,可能反映聽力出現問題,不妨做個聽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