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衰老與逆齡(一)

文章日期:2025年03月03日

【明報專訊】每次經過地鐵站,我都看到各式各樣的逆齡廣告,令我不禁讚歎人工智能技術所能做出的視覺效果。隨着人口老化,很多人不單追求健康老齡化,更渴望能夠青春常駐,重拾昔日光輝。究竟人為什麼會衰老?現代醫學真的可以做到逆齡嗎?

染色體端粒長度與壽命相關

我們由成長、發育以至衰老,都代表不同階段的細胞分裂,而細胞內的23對染色體(chromosomes)便掌管着這個過程。原來每條染色體的末端都有一個稱為端粒(telomere)的結構,試想像染色體有如一條一條鞋帶,端粒便是鞋帶末端的膠套,避免鞋帶受損。每次細胞分裂,這個端粒便會消耗一部分。當端粒消耗殆盡,它便叫停細胞分裂並引發細胞死亡。換言之,端粒控制細胞衰老,它消耗的速度愈快,衰老便愈快加劇。

嬰兒出生時的端粒是最長。隨年紀增長,我們的端粒便變得愈來愈短,所以端粒亦被視為「生命時鐘」。有研究指出端粒較長的人相對健康及長壽,更有些研究發現端粒的長短或可解釋為何相同年齡的人相貌上有差異,例如同樣是60歲,有些人依然貌似40、精力充沛;但有些人卻顯得十分蒼老、體弱多病。

壓力、煙酒加劇端粒消耗

端粒長短及其消耗速度並非完全是天生,只有百分之三十是和遺傳基因有關,而後天環境及人為因素對端粒消耗的影響更大,例如壓力、煙酒及加工食品等會加劇端粒的消耗速度,令我們變得衰老,增加患病及死亡的風險。

那麼,我們可以怎樣減慢端粒的消耗速度?現今醫學又是否可以改變端粒的發展狀態,令我們變得更健康甚至達到逆齡的效果?下回分解。

文:陳家亮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中大醫學院教授,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