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報道指方大同過去曾因氣胸而多次進出醫院,不禁讓人猜想氣胸與肺纖維化是否有關係?
肺纖維化晚期 或致氣胸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正常肺部與胸壁之間的胸膜腔只有小量液體而沒有空氣,但當空氣不正常地進入胸膜腔並積聚,會導致肺部受壓迫而無法順利擴張,造成部分塌陷。氣胸成因很多,肺纖維化亦是其一,「纖維化組織會拉扯周圍的肺部組織,導致氣泡擴大甚至破裂,進而引發氣胸,所以肺纖維化病人在晚期有可能出現氣胸」。
梁進一步解釋,氣胸成因主要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及創傷性。原發性氣胸沒有明顯原因,非疾病或外傷引致,「其實肺部組織受到的牽扯力很大,始終會有一些小氣泡在不斷拉扯之下出現破裂」,而體型高瘦的人肺尖承受的拉扯力度更大,所以好發在這類人身上。綜觀而言,原發性氣胸多發生於年輕人身上,尤其是15至40歲、體型高瘦的男性,且與吸煙有關。
繼發性氣胸多由呼吸系統疾病引致,多發生在長期病患身上,比較常見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創傷性氣胸則由外傷引起,如車禍、子彈、穿刺傷等導致空氣走入肺部。另外,現在也會出現醫源性氣胸,源於侵入性治療與檢查,如導管插入時意外刺穿肺部造成。
空氣無法排出 壓迫心血管可致命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司徒達麟指,氣胸症狀包括氣喘及胸痛,但也可能沒有任何徵狀,僅在X光檢查時才發現。雖然氣胸一般不會致命,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嚴重到危及生命,例如兩側肺部同時出現氣胸,導致無法正常呼吸;另一種是張力性氣胸,當空氣進入胸腔後無法排出,胸腔內壓力不斷增加,壓迫心臟和血管,導致血液回流心臟受阻,影響血液循環系統,可能引致休克甚至死亡。不過,以上兩種情况都十分罕見。
氣胸治療方法取決於病情。司徒表示,輕微氣胸通常不影響呼吸,可以自行吸收,毋須特別治療;而較嚴重的氣胸,則需要通過穿刺抽氣或放置引流管來排出胸腔內空氣。
康復期避潛水、坐飛機
值得一提,原發性氣胸復發率高。司徒指出,原發性氣胸患者在首次發作後,約過半數會在4年內復發。為降低復發風險,醫生可能會建議做胸膜固定手術,通過刺激胸膜產生炎症反應,使肺部與胸壁黏合,從而防止氣胸再次發生。雖然手術不能百分百避免氣胸復發,但可以將復發機率由50%至60%減至低於4%至5%,令患者擁有正常生活。
梁子超也提醒,氣胸患者在康復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及氣壓急劇變化的活動,如潛水、坐飛機等,以減少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