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齒生香:牙周炎 成人失牙主因

文章日期:2025年03月17日

【明報專訊】牙周炎是成人失牙主因,可致全身健康問題。

牙周炎是由於牙菌斑長期積聚在牙齒、牙齦交界處而未能及時清理,導致炎症向牙周深部組織發展的慢性發炎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牙周炎是全球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會導致牙齦出血、齒槽骨吸收、牙齒脫落,進而影響美觀、咀嚼功能,對生活品質及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另有研究表明,牙周炎也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關係密切,大眾須警惕。

早期症狀隱匿 破壞不可逆轉

牙周炎早期症狀隱匿,因此其發生和發展常被忽視,往往直至出現牙齒鬆動移位、咀嚼困難、急性腫脹疼痛,或牙齒脫落等嚴重症狀時才被發現。然而,牙周炎對牙周的破壞不可逆轉,即使經過規範治療,牙周組織發炎得到控制,但已破壞的軟硬組織難以完全恢復。因此,定期檢查牙齒十分重要,以便在早期發現並治療。若出現牙齦紅腫、疼痛甚至出血、溢膿,牙齦退縮,牙根暴露,咀嚼困難,牙齒鬆動等狀况,應立即就醫,接受專業的口腔檢查和治療,避免牙周組織進一步損壞,盡可能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維持口腔衛生 控制牙菌斑

牙周炎主要由牙菌斑引起,所以清除牙菌斑和維持良好口腔衛生是預防牙周炎的第一步。建議每天早晚使用「改良巴氏刷牙法」徹底清潔每顆牙齒,並搭配牙線、牙縫刷清潔。此外,每隔6至12個月洗牙,也有助於維持口腔健康。除了控制牙菌斑外,日常生活中還可以透過避免其他風險因素來預防牙周炎,如戒菸戒酒,糖尿病患者合理控制血糖,維持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等。

治療牙周炎,牙周治療專科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具體情况制訂個人化治療方案,透過齦上潔治、深層清潔等徹底去除牙菌斑和牙結石,為受損牙周組織提供恢復的機會,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病情控制後,患者能否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並遵醫囑定期覆查和維護治療,也是決定牙周炎病情預後的關鍵。只有醫病配合,才能有效守護牙周健康。

文:鄧珂(香港大學牙醫學院 牙周病學及植齒學臨牀助理教授)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