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札記:叮囑、預囑、遺囑 全面照顧身心

文章日期:2020年01月13日

【明報專訊】預設照顧計劃,現在的定義泛指預先囑咐面對生命晚期所需醫療照顧的決定。但人面對死亡,他所面對的挑戰不止身體或醫療方面,在情緒上丶心靈上及社交上遇到的挑戰,往往更影響病人的生活質素。而且,避談預設照顧計劃的原因,都是源於對死亡的恐懼。若當事人能打破心魔,坦然面對終有一日會離世的事實,最好能夠全面地為面對死亡的照顧作好安排。有見及此,筆者提倡預設全面照顧計劃。

預設,就是指為未來作好計劃。為死亡作好安排,這並不是新鮮事。很久以前已有人壽保險計劃或遺囑的安排,這樣就能讓生者及死者安然作好準備。另外,以前亦有鄉村村民,一早為自己縫製壽衣、選擇棺木等。即使今日的香港,亦有許多長者早已購買骨灰靈位,亦為自己的喪禮作好安排。因為他們明白,死後便沒有表達溝通的機會。

殯葬事項的生效日期是死亡之後,而預設照顧計劃的生效時間比人壽保險來得早一點,它的生效時間是當事人失去表達及思考能力後。正如前文所說,現在大多集中於醫療上的決定:包括是否使用心肺復蘇法、人工餵食等。但面對死亡,又豈止醫療上的安排呢?如何協助病人預設自己在情緒上、社交上和心理上的照顧,例如有些人喜歡獨處,但有些人要全家一起照顧;亦可以表達希望由誰人照顧等,或是傳授人生智慧給下一代。靈性上、即使病人失去知覺,他可能希望有人每天為他誦經、祈禱或者安排一些宗教活動。

道愛 道謝 道歉 道諒 道別

筆者在數年前推行美善生命計劃。當時提倡「二人三囑」概念。三囑是指叮囑、預囑及遺囑。它們的生效日期各有不同。叮囑是隨時生效。預囑在當事人失去智力及表達能力時才生效。至於遺囑,就是當事人死後才生效。叮囑的內容,可以參考Ira Byock的4件人生最重要的事。當中包括道愛、道謝、道歉及道諒。台灣安寧照顧的前輩更加了第五個「道」,就是道別。

就筆者在前線工作的經驗,亦發現將自己的人生智慧傳承給下一代亦是叮囑重要的內容。好像有些媽媽,會將她烹調的秘技傳給自己的下一代。亦有一些長者會將人生經歷得到的智慧與家人分享。也有談及自己的理想或心願讓家人一起去完成。

預囑,就以預設照顧計劃內容為主。當中包括醫療、心理、社交與靈性上的安排。亦可委託照顧代理人,或是表達期望被照顧的地方。

至於遺囑,除了我們熟悉的遺產之外,近年大家都很關注自己喪禮及殯葬的安排,甚至關於誰來照顧遺下的寵物等。在醫療方面,器官捐贈及遺體捐贈也是遺囑的一部分。

「二人三囑」內的「二人」是指什麼呢?我們相信,要處理「三囑」必要有好基礎。「二人」就指準備的工作:「人生回顧」及尋找「人生意義」。重要的是「知死悟生」。

死亡一向是避忌的題目,既然人能打破忌諱而談死,我們應該做全面的安排。除了內容包括身體上、心理上、社交上及靈性上之外,亦應包括不同時段的決定:遺囑、預囑及叮囑。為晚期照顧及死亡做好安排,讓生死兩相安。

文:周燕雯(賽馬會安寧頌計劃項目總監、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

相關字詞﹕預設醫療指示 遺囑 死亡 預設照顧計劃 安寧意願 殯儀 遺產 末期病人 長者 安寧頌 每日明報-人生下半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