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定向學堂:沒有口罩,如何抗疫? 自製口罩可行嗎?

文章日期:2020年02月02日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症蔓延,全城鬧「口罩荒」。

蔣麗芸議員轉載高溫蒸氣消毒口罩重用,惹來批評,背後反映的,是沒有口罩的香港人只能各出其謀。

觀乎口罩材料不外乎是不織布,民間有無可能土法自製口罩?

如何延長口罩壽命?

如果沒有口罩的話,是不是只能束手無策呢?

口罩原理:防水、過濾、吸濕

研究納米粒子隔濾技術十五年、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創新產品與科技講座教授梁煥方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大小其實和普通病毒差不多,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的電鏡照片,新型冠狀病毒直徑約100納米,即人類頭髮直徑約千分之一;感冒、流感病毒直徑約50至100納米。

合規格的外科手術口罩一般有三層,表層防水、中層過濾、內層吸濕,當中最關鍵的是中間的過濾層。梁煥方說,要過濾100納米大小的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100納米左右的纖維,編織較大面積的表面。箇中原理是靠粒子會不規則隨意碰撞的特性,又稱布朗運動(Brownian motion)或擴散(diffusion)。所以,口罩使用的纖維愈小、編織面積愈大,就愈能夠阻隔病毒。坊間一般口罩其實只是用上2至10微米(1微米等於1000納米)的纖維,無法完全阻隔病毒,因此生產商用了兩種方法補救:增加微米纖維密度和在微米纖維上添加靜電。「N95亦是運用這兩種方法,但前者令用家難呼吸,因此有些N95設有活門(bypass valve)。至於後者缺點是當使用者戴面罩太久,汗水會將靜電中和。」

土炮口罩有無用?

1. 伍氏棉紗口罩

有網民提到在1910年,即晚清時期,哈爾濱曾經發生鼠疫,當時醫官伍連德要求醫護嚴格佩戴口罩,但政府的口罩不足,於是伍連德發明,利用雙層棉紗夾一塊吸水藥棉暫代口罩,被稱為伍氏口罩。

根據消費者委員會於2017年引述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資料,肺炎的病原體可透過飛沫傳播,飛沫的大小為5微米或以上。

梁煥方說,由於棉纖維直徑大約1毫米,與現時市面有售的、纖維直徑約50微米的海綿口罩一樣,無法抵擋100納米的新型冠狀病毒。

2. 冷氣機靜電濾網做隔層?

有台灣教授聲稱,可以將冷氣機靜電空氣濾網貼在普通口罩上,以自製N95口罩。梁煥方表示理論上的確可以,但問題是靜電空氣濾網密度太高,冷氣機有抽氣扇抽風,人類肺部和抽氣扇無法相提並論,相信用作自製口罩,將難以正常呼吸。

3. 自製不織布口罩

拆解3層外科口罩材料,外層是防潑水PP不織布,可避免飛沫傳染;中間是靜電過濾層,大多採用熔噴(Melt Blown)技術不織布;內層則是吸水不織布,可吸附佩戴者呼吸產生的水氣或飛沬。

梁煥方指出市售的不織布纖維直徑太大,只能製作餐廳濕巾或嬰兒濕巾。而製造口罩的不織布最低要求是直徑小於兩微米,一般市民無法購買這些不織布。

口罩可以重用嗎?專家有爭議

梁煥方提到,在迫不得已之下,重用口罩的可行方法,是利用一張廁紙輕灑消毒火酒,放在口罩上五分鐘殺菌,吹乾口罩再重用,口罩大概用五次便要丟棄。他提醒,千萬不要清洗口罩,因為一旦弄濕中間過濾層,會令被過濾的細菌繁殖滋生,而且會破壞纖維和解除靜電,大幅削弱口罩功能。

不過,中文大學何鴻燊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則不建議以消毒火酒為口罩殺菌,一來火酒可能破壞口罩組織和過濾功能,而且亦未必能夠足以殺滅細菌。

那將口罩放在太陽底下晾曬呢?許樹昌指,無論全新或用過的口罩,都沒可能透過放在太陽下晾曬而達到殺菌效果。因為口罩用了一段時間,用者呼出空氣,其實已經會在口罩內產生水氣,影響過濾功能,更勿遑論洗口罩後以太陽晾曬。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亦曾直斥蔣麗芸轉載的高溫蒸氣消毒口罩重用法,因2003年SARS時,有醫護重用口罩而染病,一眾專家都強調外科口罩用完要即棄。

如何延長口罩壽命?

一般外科口罩只要弄濕或佩戴8小時,就需要更換。綜合報道,有以下善用口罩的方法:

1. 食飯時,可用紙巾墊着口罩,擺放時將口罩向外部分向上,再蓋上一張紙巾。

2. 飲水時,不要將口罩拉到下巴,而是用手將其中一邊橡筋拉開。

3. 台灣內科醫生鄭元瑜建議,可以將一層薄紗放在口罩和臉中間,保持口罩乾燥。

4. 不要觸摸口罩和將口罩隨意擺放。

正確佩戴及棄置口罩方法

佩戴步驟

1. 清潔雙手

2. 有顏色一面口罩朝外,風琴位朝下

3. 雙手將兩邊橡筋繞在耳後

4. 拉下風琴位,確保口罩完全包覆口鼻

5. 將口罩金屬條沿鼻樑兩側按緊,確保緊貼

棄置步驟

1. 預備無用信封/膠袋

2. 雙手執住橡筋除下,避免接觸口罩表面

3. 口罩向外層對摺

4. 放進信封/膠袋

5. 放入有蓋垃圾桶或帶回家中處理

6. 清潔雙手

比戴口罩更重要的是……

佩戴口罩有助阻隔帶有病毒的飛沫和空氣傳播,而且可以防止人們不時用手觸摸口鼻的接觸性感染,因此一直被視為必須的防疫措施。

口罩易髒 觸摸增感染風險

但無口罩並非世界末日,不少外國專家提醒,避免用手觸摸口鼻比戴口罩重要。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衛生部首席醫療官David Williams指出,官方標準防疫程序從來無建議市民在公眾場所佩戴口罩,因為口罩容易弄髒,若用手反覆觸摸口罩,反而令病菌更容易進入人體。他認為不要用手觸摸口鼻、勤洗手更加重要。

而憑伊波拉病毒爆發報道而獲得1996年普立茲新聞獎的美國記者Laurie Garrett亦撰文指,她曾經歷30多次傳染病爆發,亦甚少佩戴口罩,包括SARS時在中港採訪患者、醫護,強調只要做好預防措施,毋須擔心自己會染病。她列出10項預防措施,供大家參考:

1. 出外時佩戴手套,冬天保暖手套或是普通手套都可以,尤其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巴士和身處公共空間。

2. 如在社交場合需要脫下手套,或無論有多痕癢,都不要用手觸摸臉部和眼睛。重新戴上手套前,用肥皂和溫水清洗雙手。

3. 每天更換手套,徹底清潔手套,永不戴濕手套。

4. 在戶外戴口罩是無用的,即使在室內,作用亦不大。因為大部分口罩戴一至兩次就會損耗,而重複使用口罩比沒戴口罩更差,反滋生細菌。遠離人群,和四周的人保持半米距離。

5. 為廁所和廚房換上乾淨毛巾,切勿觸摸其他家庭成員的毛巾。每周洗兩次毛巾,濕毛巾是病毒絕佳的溫牀。

6. 小心門把,盡量用手肘或肩膀開關門。戴手套轉動門把手、或觸摸門把後洗手。如果家中有病人,請定期清潔門把手。同時適用於樓梯扶手、手機、玩具、電腦。

7. 使用公筷

8. 絕對不要購買、屠宰或食用任何鮮活動物或魚類。

9. 如果天氣許可,在家中或工作時打開窗戶通風,病毒不能在通風良好的地方久留。

10. 最後,如果你正在照顧發燒的朋友或家人,在靠近病人時請緊記戴上貼臉的口罩,並穿上長袖衣服,病人亦須戴上口罩。

Laurie強調,採取以上的預防措施已足夠,「Be safe. Do not panic」。令人想起2003年SARS時香港政府的一條宣傳片,提醒人們少握手、勤洗手、勿多手,口號是「預防非典型肺炎 健康在你手」。

文 // 彭麗芳

圖 // 網上圖片、資料圖片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