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歲貝多芬 音樂接通未來

文章日期:2020年02月07日

【明報專訊】今年要選一件全球文化盛事,大概會是貝多芬誕生250周年。

歐美及亞洲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慶祝活動和音樂會,香港當然不例外,鋼琴獨奏、交響樂、歌劇、音樂講座等。在貝多芬出生地德國將有1000場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而焦點自然是其故鄉波恩,2020全年都是慶典,在音樂會以外,以貝多芬作為全球文化象徵開展的不同活動,嘗試回應當下世界。

《命運交響曲》、《月光奏鳴曲》、《歡樂頌》、《給愛麗絲》,是經典也是流行,傳頌200多年。貝多芬是產量極高的音樂家,1770年生於德國波恩,1827年終於奧地利維也納,數十年的音樂生涯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歌劇《費德里奧》及9首交響樂。生於音樂世家的貝多芬,小時候跟父親學習鋼琴,在維也納曾與莫扎特見面,後來跟海頓學習。少年時的貝多芬已經要掙錢養家,21歲後定居維也納,年近30歲時,聽覺開始出現問題,32歲時完全失聰,後期更被病魔纏身,孤獨而終。

最廣為流傳的古典樂

貝多芬的作品幾乎是當今最廣為流傳的古典音樂,柏林國立圖書館收藏的《第九交響曲》手稿,在2001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而來自《第九交響曲》第四段章節的《歡樂頌》更是歐盟的官方盟歌。波恩的貝多芬250周年慶祝活動,從去年12月已經展開,一直到今年12月。德國文化部長Monika Grütters提到:「貝多芬透過音樂傳達的自由與博愛精神,在今天就顯得更有意義。」以音樂作世界共通語言,傳遞貝多芬代表的精神外,整個慶祝活動的另一宗旨是探索古典音樂的未來。橫跨1年的活動以BTHVN2020作為標記,有點像辦奧運的城市,主辦希望將貝多芬的名字化成品牌,原來他在某些作品也會以這個簡寫作簽署。這5個英文字母引伸至5個主題,B是Bonn Cosmopolitan,T是Tonkünstler,即作曲家,H是Humanist,V是Visionary,N是Nature Lover。五大主題除了展示貝多芬的不同面向,也帶出很多有趣的活動計劃,連接當下社會。好像Nature Lover,因為貝多芬熱愛大自然,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便是歌頌大自然的美好。剛好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也是設在波恩,所以其中一個項目貝多芬「田園」計劃,便是與這個秘書處合作,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以人類與大自然和諧作主題,拍攝視頻上傳至項目網頁,德國之聲將於202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播放關於該項目的紀錄片。

貝多芬也玩Twitter

古典音樂不一定屬於過去,以貝多芬之名連接新世代。去年12月,波恩文學館(The Literaturhaus Bonn)推出了BeethovenBot的推特計劃。就是貝多芬也玩Twitter,主要以他的書信和歷史記載的說話建立社交平台,帳號維持在這個慶祝年。另外也不少得新的創作,來自超過40個國家的作曲家,帶來250首為貝多芬而創作的鋼琴作品,將會錄製成CD或數碼下載形式。如果今年有機會到波恩,可以參與多媒體形式的貝多芬之旅,游走波恩,把貝多芬的足迹和故事帶回今天。重點的音樂會包括英國皇家愛樂樂團,著名指揮Simon Rattle與小提琴家Lisa Batiashvili的合作,還有委託作曲家譚盾以《第九號交響曲》為靈感創作《九歌》的世界首演。柏林愛樂樂團亦計劃在4月25日舉行24小時貝多芬馬拉松式演奏。

文:林喜兒

編輯:陳淑安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