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est:離開學術界 投身動物保育 動物大使消除大衆成見

文章日期:2020年02月12日

【明報專訊】2020年過得不易,這邊廂武漢肺炎爆發,那邊廂澳洲山火已燒了4個月,無數生態、家園被毁。「好多動物品種,我相信已因為這場火絕了種。」動物保育專家Toni Kingston不由惋惜。他捧着一對由他人工繁殖的澳洲蜥蜴,溫馴乖巧的牠們是「親善大使」,專責與城市人互動,「認識了,理解了,大家才會為保育出力」。這麼近,那麼遠,在香港略盡綿力有用嗎?他玄妙道:「愈遙遠的事其實愈近。」

「我常常被人誤解。」Toni舉例,香港出生的他,年輕時投身動物研究行列,長期在野外追蹤動物,大家總以為因為他愛冒險、愛刺激,「其實我不喜歡冒險,只不過我喜歡的事要到危險的地方幹」。

做臥底搗破動物黑市

實情是他自小熱愛大自然,對動物進化興趣濃厚,在美國讀畢動物學學位,便踏入專業範疇做研究。要打好這份工,冒險是必須,被蛇咬、被象追毫不稀奇,他還試過「一支公」到動物黑市扮買家,做臥底深入敵陣,摸通黑市運作,最後使該批發市場倒閉。更危險的,要數在烏干達及剛果交界找罕有動物,當時兩國戰火連天,滿地屍骸。他說,愈多罕有動物出沒的地方,往往愈難去。

又例如,比起向香港人推廣動物保育,在前線接觸稀有動物、以專家身分發布研究,影響力難道不是更深更廣?Toni不這麼認為:「對着科學家,全部人好專業,一開口就講術語,的確滿足到我的好奇心。求其說句話新聞報了,大家一定信,不會質疑的,但後來發現好多不完全正確,以前的科學不斷推翻再推翻,成班專家像圍圈自high。」慢慢地,他思考自己是否真的能夠影響世界?「去到後期,我好像和人類脫了關係,我想有血有肉,對世界有影響,不是做機械人出論文。」

這個質疑,讓他在20年前離開科研前線,回港籌辦動物保育機構Jurassic Garage(JG),主力到學校做野生動物教育,或舉辦動物主題的活動,近年他再開設野生動物主題館Animojo,建立大家在城市接觸野生動物的安全基地。各種蟒蛇、變色龍、蜥蜴、陸龜等輪流擔任「親善大使」,負責消除大眾認為野生動物危險又可怕的成見。在肺炎肆虐的當下,大家對野生動物聞之色變,故先替Toni下句標註,其機構的動物皆由人工飼養,從小接觸人類,攻擊性低,而且每次出動包保健康安全。

保育先要大衆了解動物

撫摸佈滿鱗片的蜥蜴、把弄粗大肥厚的蟒蛇,對Toni平常不過,卻考起活在溫室的香港人。「有些人只看見牠們已經會哭,不止小朋友,老師、校長都試過,甚至有人怕得呼吸困難。原因都是誤解,未接觸過。」經過一兩小時講解,認識動物的特徵、分佈、繁衍情况後,他觀察到近八成人會不再恐懼,甚至喜歡上牠們,想摸一摸拍拍照。最重要的,當然是讓受眾知道眼前這些動物,在野外也許已所剩無幾:「咪要少用膠袋、電,叫阿媽唔好買蛇皮手袋囉。」

這些生活上的選擇,對動物全是直接影響,他發現「愈遙遠其實愈近」:「無論研究做得多好,危害始終來自大眾。可以令從不置身野外的城市人對野生動物有些少理解,已是很大轉變。」談到一些主流動物保育機構,他滿腔不滿,批評以煽情口脗包裝的保育信息有誤導成分,「說動物好慘,絕種了。或說動物園對動物好差,動物不會感到開心,在野外才自由,不斷釋出悲慘的圖像,煽情地讓人覺得所有動物都不可在人工環境出現。事實上好多動物園做得不好,但不是全部,有些動物是被拯救的、是孤兒,牠們就像替野外的同類擔任親善大使,人們認識了,才會着力保育」。相比起來,Toni在傳播上主張呈現事實的多角度,包括動物野外的生活環境、人工飼養動物的必須性、瀕危物種的保護等。他始終認為,負面信息只能在短時間內逼人做決定,但不能真正影響人心。

異地闖蕩 巧遇珍稀動物

雖然扎根香港推廣保育,但熱愛大自然的Toni,又怎甘心困在石屎森林?每年他都花近半時間,到各地闖蕩。像去年他到非洲馬達加斯加,本來只打算悠閒地到野外拍YouTube,找動物,沒想到遇到一隻極珍稀的安哥洛卡象龜。這種龜多年來被盜獵者和走私客瞧上,賣出小小一頭,可換來天價,早於2008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極危」名錄,即極可能滅絕。「對你來説牠只是隻龜,但我看到牠好感動,真係喊,大半日先捨得走。」問他是在馬達加斯加哪處發現?他含糊說:「只能說是西北部,說出來對牠們很危險。」

奇遇比小說情節還峰迴路轉。由於該地點太難去,Toni問了9個司機,才有人願載他一程,豈料半路遇上當地人打劫,「當地用不了信用卡,我一疊二疊現金隨身攜帶,本來打算全給他們,厚厚的歐元他們竟然不要,只要了少少當地錢幣,原來是沒地方兌換。」財散人安樂,Toni和劫匪聊起天來,還一起喝啤酒,車子有零件壞了,劫匪為他修理。離開時,他從倒後鏡一望,劫匪竟正打劫下一輛車……截稿這刻Toni又再遠飛,不知他下一程探險又是哪兒?

文:宋霖鈴

編輯/劉家睿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Life & Styl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