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緊貼進度 在家工作 別怕過度溝通

文章日期:2020年02月28日

【明報專訊】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使城內人人自危,亦給企業殺個措手不及。應否讓員工在家工作?如何確保工作效率?不在管理層視線範圍內的員工,是「work from home」還是「work from hill」?每一天,管理層迎來的都是新難題。集合老闆、臨牀心理學家及熟悉僱傭法例的法學碩士的不同意見,教各位老闆、管理層如何為下次大規模在家工作做好準備。

農曆年假後每個工作天的早上,金融科技公司WeLab(匯立金融)共200多名香港員工,都會參與所屬部門的視像會議。有人背後徘徊着可愛家貓;有人邊做伸展運動邊視訊;有人「置身」於太空、平原、夜景等虛擬背景開會。實施在家工作(WFH)安排約1個月以來,視訊通話是WeLab員工溝通的重要橋樑。「起初大家只談電話,後來改為視像會議。每天我們都不停調整WFH細節,像實驗般不停重複嘗試,持續檢討。」WeLab創辦人及集團行政總裁龍沛智道。

員工分組 每周輪流上班

在農曆新年後首個上班天的1月29日,WeLab迅速落實了WFH政策。首兩星期全體員工WFH,兩周後分為A、B、C 3組,A及B組每星期輪流上班,負責會計事宜的C組因工作性質無法在家工作,則在公司另租的小型辦公室上班,與A、B組分隔以減低交叉感染風險。這個月來,身為領導層的龍沛智面對不少挑戰,他把箇中經驗寫成文章在Linkedin分享,收到不少迴響,閱覽量近1萬。

「WFH首一兩天,我們便覺得如此巨大的上班行為改變,作為公司要主動帶領員工應對。於是進一步收集員工意見研究,再向全體員工發電郵文章。」當中一項重點,是別怕「過度溝通」(over communication)。

視像會議比語音通訊更具效率

在辦公室上班時,大家走幾步便可到對方座位交代事宜。但WFH無法面對面溝通,單靠信息來往,溝通容易中斷,影響效率之餘,甚至令人感到孤獨、被排斥。WFH初期,更有WeLab員工反映漸漸與公司整體方向脫節。龍沛智認為,遙距工作正正需要更大透明度,故強調員工應多多溝通,互相跟進工作,「over communicate」也無妨。現時員工每天需要參與起碼一次視像例會,與上司交流工作細則。他亦鼓勵員工以視像會議代替語音通訊,「看見大家樣貌、表情,更感親切,亦有助傳遞信息,提高溝通效率」。

然而,頻繁溝通會否變相增加員工壓力?他指出,關鍵在於預早通知員工WFH安排,「給大家一個heads up,同事早有心理預備,上司會不時視像致電我,就會欣然接受安排」。電郵中,他亦提醒員工要營造家中的「mini office」,電腦、工具、舒適座椅必不可少,還要換上出街衣服,不穿睡衣,心理上提示自己正在上班。

WFH成功有賴互信、自律

員工在視野範圍內消失,作為管理層,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對員工的信任。龍沛智強調,實施WFH基於公司以員工安全為先,要成功實行,僱主、僱員都需投放大量信任和自律。他笑言WeLab作為虛擬投資銀行,工作量大,員工每天的量產一目了然。而由於公司持續與員工交流WFH細節,並善用會議程式Zoom、企業微訊等線上科技溝通,WFH首天就達到七成多在辦公室工作的效率,第三天至今維持約95%效率,他表示,不需強求100%效率,因為技術問題難以避免。

從起初要員工適應WFH,到最近大家因WFH時期過長而覺得苦悶,龍沛智不斷調整向員工發出的信息,「現在我們常叫同事stay active,con call(電話會議)也不要只坐,行行企企都好」。管理層「be water」般的應變能力,在日新月異的疫情變化中,正正顯出重要性:「在難預料的時勢中,管理層效率一覽無遺,一定要將領導能力發揮得更好,否則同事會無所適從。」

龍沛智撰文:bit.ly/2v5MnsR

文:宋霖鈴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