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後天3月5日是「驚蟄」,寓意地下的昆蟲因雷聲而驚醒,俗語有云:「雷打驚蟄前,七七四十九日不開天。」意謂在驚蟄前打雷,代表海洋氣流旺盛,天氣持續多雲有雨,亦有說法認為雨季較早出現,整年雨水多。
今年,天文台早在1月26日便發出首次雷暴警告,比驚蟄早出現,是否意味香港今年雨水充足,常會下雨?
節氣含義未必適用於香港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人綜合天文、氣候及農業氣象所創的獨特曆法,起源於黃河流域一帶。天文台表示,「由於香港位處中國南方,氣候和黃河流域一帶有所不同,因此部分節氣含義未必適用於本港」。事實上,香港每年首次出現雷暴的時間十分隨機,記者翻查天文台過去24年的雷暴紀錄,發現每一年首次發出雷暴警告的日子,在驚蟄前或後出現的次數相若。天文台指出:「據過往紀錄,雷在驚蟄前響起,當年的雨量有偏多亦有偏少,因此不能單憑雷在驚蟄前響起,便概括地說當年雨季會較早出現及雨水較多。香港雨季一般是伴隨西南季候風擴展至華南沿岸地區時開始,時間約在4至5月,並於西南季候風被東北季候風取代時結束,時間約在9月底。」
打雷閃電 雲內氣流作怪
雷在驚蟄前或後響起,對於香港人來說似乎沒有什麼含義,春天和夏天打的雷亦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產生雷暴的雷雨雲(又名積雨雲)形成機制不一樣。梁榮武表示:「春天的雷雨雲,多是因冷暖空氣相撞,密度較大的冷空氣抬起較輕的暖濕空氣,產生上升對流而形成;至於夏天,則可以是因為猛烈陽光令空氣上升,或是因為低壓槽、颱風等天氣系統所致。」
至於雷雨雲為何會打雷閃電?根據天文台資料,由於是雷雨雲內有急劇的氣流擾動,雲中水珠和冰粒會分裂而產生電荷,雷雨雲上部通常帶正電荷,中下部帶負電荷,當正負電荷之間的電壓到達某程度時,雲與雲之間,或雲與地面之間就會出現放電現象,發出強烈閃光(閃電)。由於放電時會產生大量熱能,令周圍空氣急劇膨脹,因此產生隆隆雷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