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s of seeing:海鮮舫圖輯廣傳 拍香港遺美 留住留不住

文章日期:2020年03月08日

【明報專訊】香港仔珍寶海鮮舫突然傳出停業消息,一輯照片在網上和媒體報道之間流傳,記錄了海上皇宮關門前零落中的輝煌。照片來自專頁「香港遺美」,只見版主除了攝影以外,還不時以文字描述老店故事,一看而知,是訪問店家而非轉載網絡資料所得。

我四出打聽,是不是哪個具資歷的傳媒人主理?直至版主回覆,對話框照片是揚在空中的長髮,電話裏聲音嬌滴滴,讓她選個有趣地方,約在被施政報告點名清拆發展的茶果嶺。

茶果嶺 那些冰室細碎故事

海鮮舫圖輯一夕引起迴響,媒體紛問借圖分享,林曉敏也很意外,從中文系畢業的她說:「本來專頁一直在掃落葉呢。」自去年底與另一名朋友「開頁」,今年一月才更落力上載圖文,亦不時分享新聞報道。海鮮舫是二月十九日去的,沒有收風純屬偶然,收在鏡頭下的華美大廳不見食客,她記得當天幾近「包場」,一名熟客來到引來一眾侍應圍上閒聊,豎起耳朵聽,在問有沒有賽馬貼士。

「這個水袋有什麼用途呢?」我們這天坐在茶果嶺開記冰室,看到牆上掛了一個個裝着清水的透明袋(圖a),像個巨大水滴,她開口問伙計,原來是趕烏蠅的,「反光嘛」,伙計說是茶客告知的心得,霉濕下雨天,確又沒見烏蠅。對面的榮華冰室關上閘,曉敏察看到裏面有光,打門外掛的電話號碼,「鏡叔你好呀,我們來到想說拍些照,不知可以嗎?」怯生生的問。街坊行過說既然今天不做生意,老闆是不會開門的。曉敏想向我介紹,她記得在裏面聽過荔園馴獸師的故事,「我起初以為是老闆,他叫威哥,還給我奉上雞翼」,後來才知其實是熟客,威哥說湊過大象天奴,養過企鵝;還有很多細碎:卡位是入榫木椅,椅腳處刻了心形,冰室從前曾經是教堂,老闆娘和威哥已經仙遊。沙沙沙沙沙,鐵閘敞開,鏡叔精神不俗,說這陣子因為疫情少開門,當是休息。我們怕太打擾他沒久留,他說拍張合照啦,要影到招牌啊。

永昌成 有禮融化店主心

曉敏常常打動到店家與她道來更多老店點滴,她說自己不勇敢,多數是「弱弱的問」。為何要開口?「不知還能否有下次了啊。」她記過永昌成的故事,早前光榮結業的上海街布疋店,具八十五年歷史。店主原不讓人拍照,只因為她「好禮貌」,不少人進去說「聽講呢度就快執笠,可唔可以影相」、「我想買起你個招牌」,店主聽着有氣,不是執笠,是光榮結業。曉敏問的是:「我聽講呢度好快唔做喇,我知呢度好耐歷史,常常路過,可以拍照嗎?」拍着拍着,店主不僅破例,還取出家傳之寶,是把唐尺,教她裁縫用軟的皮尺,布商則用硬直的唐尺,插在背上,一量就是一碼布。「我寫得很慢,他逐粒字跟我講,越秀哩是哪個哩。」這些她都仔細寫在專頁的圖說上:「中國布料而言,蘇浙和廣東的為上乘。這匹寶藍色的越秀哩,來自廣州的布料,團壽圖案,顏色深沉,多用作造男裝馬褂和唐衫,也可用作造女裝長衫」。

沙田老宅 與舊住客遙距結交

她攝影的起點是「廢攝」,記荒廢的地方。疫情之下許多人在家工作,行山都要排隊,到廢墟探秘的人也多起來,甚至有家長帶小孩前往。廢攝愛好者有默契,她說自己守的原則像行山,不留痕迹,只帶走相片,「我會盡量保留它的面貌,後來的人才欣賞到。拿走、移動物件,或擺拍、砌個構圖,對我來說都不很合適」。她拍過沙田一座大宅,後來在網上見到一篇英文文章,是舊日的住戶所寫,「連門口種了什麼果樹、有個停機坪、牆有多厚,都巨細無遺地寫下來,他離開多年,連牆的厚度都記得,一定很珍惜這個地方,我就冒昧把拍下的照片傳給他」。移居美國的老伯回電郵,「右邊那間房是大廳,中間是我的房間」、「我還記得前門那厚鐵閘」,二人成為朋友,前些時老伯更問她需要寄口罩嗎?

為逝去而唏噓,別人問她為何店要關才去拍,「其實不是呀,還在的我也拍」。到茶果嶺村一碰面,曉敏長髮半綁起,素色上衣與半裙,踏一雙白色圓頭鞋,她說與平常捐窿捐罅的穿著同樣,不論到老店還是探秘。她透露自己工作屬文化類,仔細寫店主的說話,不願多談的,照片也註釋不多,她形容自己是「小半個張佬人(大學副修新聞傳播),想要探索真相」,畢業時找工作,記者八千蚊,秘書九千五,她選擇別的路,以薪金養興趣,亦進修文化管理。與博物館的香港故事相比,「我不想用一個很官方很權威的角度說故事,好似展板那樣,沒有溫度;而我也只是一個食客或路人甲」。

海鮮舫 嘆照片記不盡觸感

在海鮮舫食一個約一百三十元的窩米,她與朋友親身到這個傳說一般的地方,笑那裏沒有黯然銷魂飯,「海鮮舫完全是滿足外國人東方想像,龍與鳳的金碧輝煌,木雕與八仙,是媚俗的,但媚俗放久了,就有當年的味道」。大眾惋惜的反應,讓她想起讀書時聽老師說過那玄妙的「存在的不存在,不存在的存在」,「很多事物存在時,我們不留意,當不存在時,就突然深刻。我拍的東西一直都在,可能拍完才有人留意」。海鮮舫的問題,一直都在,「便是做遊客生意」,但她在想,如果大家都珍惜一些地方,趁遊客減少的時刻,香港人可以多去,店家也可更珍惜做香港人生意,「算是奪回這些地方」?照片記不盡觸感,「東西放久了的發霉氣味、空曠地方飄下塵埃,周遭安靜裏鳥的拍翼聲,我拍不到這些仔細」,在海鮮舫圖輯最後,是海中的魚群,「海裏的魚很多,上面卻是門可羅雀的冷清」,是她親身在場才得到的感受。

分享同時考慮對人影響

專頁裏不少是結業老店,是因為她心裏有份掙扎,「想分享但不想影響那個地方或相關的人,一個地方很美,你很想別人知道它的故事或價值,但又怕影響它現在的情况」。說到海鮮舫大舉解僱員工,曉敏又說了個故事,曾經營中巴的中華汽車有限公司,老闆顏氏出名節儉,位於柴灣的車廠開始清拆前,她在現場見到以巴士木材造的寫字枱之外,還遇上老職員跟她談天,最後職員說希望她在車廠鋪了綠幕才出相。在太子一個中醫館,新聞報道公開收樓消息後,她用鏡頭留得住珍貴模樣,將照片交給主理人,因而建立了情誼,同時得知醫館遭遇想得到舊物的人爆門騷擾。她始終希望尊重地方與人,進店拍照先問準店家,在專頁發布時亦考慮對人的影響,所以一些照片寧願先不公開,或待塵埃落定時再在網上分享。

「說故事的人有很多自己的立場,聽故事的人也各有接收,就算展覽都有它的角度,我覺得要fact-check或看得全面些,現在我敘述舖頭的故事,也擔心所說的與事實或他們的想法有偏離,或影響到店家。拍照、寫字好易,但要做得好很難。」她提到有時一些對店主的疑問,並不如大眾想像,「就如永昌成禁止拍攝,或會被人以為是不歡迎的態度」,她寫下店主解釋,「首代店主曾訂下店內不得拍攝的規矩,怕是撫今追昔,看到伙計逐一離去會傷感」。另外一些店主被指摘為何不保住珍貴的地方,她亦知道有店主要處理家族有關業權的紛爭,當中面對無法輕易解決的困難。

香港很美,為何要放棄?

懷舊?「未必是懷舊,雖然我的品味是喜歡這些事物,但當下就是歷史。」她說遺美的遺,「是遺忘、遺棄、遺落,但又唯美」,很多地方想要留住,還是能去留住,「之前常有人討論移民,其實香港很美呀,為何要放棄?」雖然她笑自己想早廿年出世,但問她現在這個城市還美嗎?她答仍然美,「以前雖然辛苦但有盼望,現在未必是硬體、觀感上的美,但有價值觀上的美,視覺上很多創作、在世界登報的力量,唔好睇小後生,很多力量、創意思維」。近來她有張參加比賽的作品,拍中環小巷,突如其來的滂沱大雨,簷下大牌檔食客處變不驚。

文 // 曾曉玲

圖 // 受訪者提供

編輯 // 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