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受疫情影響,不少公司春茗或派對都取消,令不少愛在聚會中獻唱的人失望。多了時間留在家,其實也可善用閒暇努力練歌,而高唱《明天會更好》等勵志歌曲亦可為家人打氣、帶來正能量。記者邀請資深唱歌教師教大家提升歌藝。
有超過20年教授唱歌經驗,近年為呂方、杜德偉等歌手提供歌唱訓練的Singing Square香港流行歌唱訓練中心創辦人及總監曾廣膺分享唱歌心得。
1. 肌肉緊張影響音準
「大部分人學習唱歌時遇到的困難,是聽到音樂後沒法準確地把音符唱出。」當肺部呼出空氣、震動聲帶時會發出聲音,曾廣膺說若頸部肌肉太緊張會影響聲帶活動,因而影響音準,所發出的聲音亦會較生硬。他說五音不全、聲線沙啞、生硬的人,經適當訓練可提升肌肉彈性和靈活度,有助抓緊音準。
「說話時頸部肌肉會拉緊並擠壓喉頭,令聲帶出現長、短、厚、薄的變化。不過,長時間用這方法唱歌,頸部肌肉會被過分用力拉扯,聲線變得生硬。」他指初學者唱高音時力不從心,會把喉頭進一步拉緊,效果便更差。「理想的唱歌方法是放鬆頸部肌肉,用喉頭內的深層肌肉發聲。過程中要把喉頭位置固定、避免拉緊。」當利用這種發聲方法,空氣摩擦聲帶邊緣時可發出較開闊、明亮的聲音。
他說教師一般會給學生唱音階的「開聲」練習,即按琴音唱do、re、mi、fa、sol、fa、me、re、do。曾廣膺推介一個放鬆喉頭的練習,方法是先把舌頭伸出,然後嘗試發出類似粵語「加」的聲音,其間感覺聲音經喉頭內部由內而外地釋放出來。他解釋伸出舌頭有助放鬆及舒展喉頭一帶的肌肉,有助揣摩發出開闊明亮聲音的方法。
2. 練習時錄音 找出瑕疵改進
若家居沒卡拉OK系統,不少人會清唱。「有些人在洗手間唱歌時感覺良好,但在聚會中用米高峰獻唱時卻發現聲線和平常不同,表現打了折扣。」曾廣膺解釋,說話或唱歌時,喉頭產生的震動會傳送至耳蝸,轉成神經信號傳遞至腦部,他稱這為內耳感覺。「大部分人唱歌時習慣依賴內耳感覺,當用米高峰、經揚聲器聽到自己的聲音會感陌生和不適應。」
他補充,就算家中沒卡拉OK系統,也可用近年流行的「K歌神器」,透過當中的小型揚聲器聆聽自己的聲音。另外,亦可用手機把歌聲錄下來然後反覆聆聽,有助找出並修正走音、咬字不清、拍子不準等瑕疵。即使用卡拉OK系統唱歌,但部分影片畫面上的歌詞和音樂節奏不同步,容易令人無所適從。曾廣膺建議練歌時不要依賴畫面上的歌詞,可下載歌詞到手機或列印出來看,然後一邊聆聽背景音樂,一邊數拍子跟節奏唱。
3. 選歌睇場合 留意聲線類型
雖然不知何時再有機會公開獻唱,但也可作好準備。曾廣膺說選合適歌曲獻唱可令觀眾投入。電影《家有囍事》中吳君如在一對新人面前唱《分飛燕》,令人啼笑皆非。「選哪首歌獻唱要視乎想分享什麼故事。婚禮獻唱可選《你的名字我的姓氏》,若想分享有盼望的信息,可考慮《明天會更好》、《前程錦繡》等。」他又說,多人認識的作品會較易引起共鳴。「若歌曲是觀眾所熟悉,當前奏響起,大家自然容易投入你的演出。」
有些人會選唱自己喜愛歌手的作品,但也要考慮是否適合自己。「每個歌手條件不同,如張學友音域廣闊,作品有較多高低音變化,難度較高。」另外,可留意自己的聲線類型是否和原唱歌手類近,「若你擁有抒情的聲線,可考慮唱鄧麗君、孫燕姿或王菲的作品;屬於力量型的話可選張惠妹、杜麗莎或甄妮的作品。較專業的唱歌者會清楚自己的音域,新手則可試唱測試看看能否應付」。
卡拉OK有轉調功能,曾廣膺說若歌曲太高音可考慮降調,但不建議偏離原調太遠。「每首歌各有特質,如李克勤的《紅日》用高音唱才有激昂氣勢,而張學友的《如果愛》、陳奕迅的《好久不見》則要低音才能帶出深沉感覺。」曾廣膺說唱勵志歌曲可唱出熱情,和朋友互相勉勵,期待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