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s of seeing:日佔時百萬人「送中」 「通向深海的狹道」之探究

文章日期:2020年03月15日

【明報專訊】女子剪短頭髮,坐下點起煙,一呼,一吸,有時稍稍放低手,又把煙送進口,呼出長長白煙。她要離開香港到廣州去了,時為1942年早春。

以歷史檔案出發創作的藝術家李繼忠,最新展覽名為「通向深海的狹道」,今次他翻查一段日佔時期的「送中」史,當時日軍在港的總督部下令實行歸鄉政策,利誘、驅逐港人回內地,幾年間香港人口銳減100萬,這些人有的到了廣州南石頭,1990年代一名日兵指證日軍曾在該地的難民所進行細菌戰,大量屠殺來自香港的難民。關於南石頭的故事,面世檔案付之闕如,留下大片空白,李繼忠研究資料並以創作回應,展覽碰上疫情,與現實又添一重呼應。

《吸煙的女人》是展場作品之一,近十分鐘的錄像裏,臨行難民的心情是真是假?李繼忠幕後受訪說僅屬想像,其實想深一層,有沒有這樣一個女子,食過這樣一根煙,史書也給不出答案。「一些歷史文章會很關注年份、人數等資料,關於人性、感情、當下的感覺,卻很少講。」他追尋南石頭歷史,翻查文獻、實地考察、訪問老人,首先踏進廣州市國家檔案館 ,已是個深刻經驗。「檔案館的網頁說歡迎港澳同胞查看家庭歷史,因為港澳有很多廣東移民;但不看家庭歷史的話,就必須是中國公民才可查看,香港人又變成境外同胞。」他親身前往搵料,發現有好幾重難關:「我拿香港身分證,他問有沒有推薦書,最好是學術機構推薦」,在他多番請求之下,職員終容許他搜索資料,但與香港歷史檔案館不同,不設電腦搜尋,檔案目錄收在百子櫃般的櫃裏,「就像小時候借書要先找那本書的書卡」。最後他在「敵偽」的類別尋到日佔時期相關資料,但職員答覆無此檔案,連串經驗讓他感覺系統似有按身分劃開的不透明層級,猜想上面層層是否學者與官員?

九旬婆婆的記憶

檔案尋不到,他細讀內地零星研究南石頭歷史的著作,又到南石頭村親訪當地人,展覽中以兩個大屏幕放映一男一女對照敘述的故事,不少便來自一名九旬婆婆的說話,「當時她的生活都不好,日軍跟她說幫手種菜,每日就有一兩餐食,她也為難民煮飯」。婆婆講述的記憶交疊不同時代,有指難民所的前身是國民黨囚禁共產黨人之處,她說聽過夜裏有拖住腳鐐的人被拉到山邊虐打,高呼「共產黨萬歲」。李繼忠提出關鍵問題,有沒有聽聞難民被人用作實驗?「她說朋友被拉去餵蚊,帶到醫療室那樣的地方,將一個陶瓷器皿罩在手上,裏面有隻蚊。蚊能傳染瘧疾,日軍在東南亞的戰爭會患上瘧疾、霍亂,實驗可以知道疾病如何傳染。」

然而這只是訪問內容中撿拾到的碎片,婆婆說得最多,卻是共產黨對她如何好;而有時她所說的,也引起李繼忠疑問,「我問有幾多船難民來了,她說冇乜,但看報紙能知道每日有幾多班船由香港出發,一班船百多人,除了南石頭,船還會去佛山、廣州灣(即今日湛江)及廣東省其他地方」。他手頭上的昔日剪報,可見關於日軍在港實行歸鄉政策的「歸鄉情報」,甚至列載「上海歸僑步行團」,團費港幣一元六角,300多人報名。當時日軍銳意減少香港人口,《華僑日報》1947年「日人驅港民於荒島」的報道所記,從1945年1月起,「日憲兵疏散市民,不分老幼男女,每日於街旁任意拘捕,集合於中環街市及中央戲院前,轉解北角,以漁艇放逐於本港附近荒島,故受放逐者,必死於飢餓」。

研究所知有限 創作填補空白

在研究與藝術中,怎樣面對歷史的真與假?當很多人提及同樣的生活細節與建築物,事情變得愈來愈可信,但他亦思索,這有可能只是集體意識互相流傳。當研究所知非常有限,他以創作填補當中空白,「我想撇除主流以這段歷史作為愛國教育的陳述」,「國內談論這件事的普遍角度,會將民族主義凌駕一些客觀事實,如將遺址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沒錯,事實上它是侵略行為,但先將事情變作敵我兩極化的關係,會失去理性介入細節的方法,等於抗日神劇的手撕鬼子,太快就跳到結論」。

如期展覽 呼應當下

「歷史論述當中有很多未被提及,與人性、感情有關的東西,而我的想像一定是結合現在發生的事。」「通向深海的狹道」致給「被不測分隔的人們」(To those who parted by unexpected fate),是整個研究式創作項目五部分的第二部分,主題是遷移:「(創作)跟『反送中』是有關的,兩個歷史時空背景完全不一樣,但我掌握到的是,人即如桂民海,在很不願意的情况下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疫情爆發,藝文活動相繼取消,「原本在想要不要延遲展覽,不過後來決定讓它發生吧,有很多事都在重疊,如檢疫,人如何在這個情况下疏離其他人」。細菌戰有否存在、目的為何,不單是史家研究,還在當下正討論得熱烈,被指在南石頭進行細菌實驗的8604部隊,就是軍隊中的「防疫給水部」。他把吸煙、種菜的情節放在作品中,「是想像人經歷長途、前途未卜的感受,我相信藝術有空間做這個部分,所以加入很多人用主觀角度說的話。人浮於事的感覺,就是項目的重心」。

「籠中鳥/難高飛/不食味粥肚又飢/肚痛必屙無藥止/一定死落化骨池」,一個口述在南石頭難民所生活經歷的人,提及裏面流傳這首打油詩,李繼忠找來一名日本伯伯演唱,伯伯以往曾參與日本學運,後來走上截然不同的路成為公務員,知道這名年輕藝術家的背景和創作路向,一口答應邀請,「他說好多時要靠年輕一代支撐整個社會。他像一列火車,燃料耗盡了,但仍想其他火車繼續行。人要有熱誠探討社會存在的問題,而不是掩埋,挖出來就是去探討」。一直挖,看到更多過去,再看更多便是現在。

「通向深海的狹道」

日期:即日至3月29日(周二至日)

時間:下午1時至晚上7時

地點: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6樓

(藝術家正蒐集更多日佔時期香港難民的相關資料,呼籲親身經歷或得知祖輩經歷者聯絡他,電郵:archiveofthepeople@gmail.com

文//曾曉玲

圖 // 曾曉玲、受訪者提供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