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7.21元朗事件8個月,群眾為求公義在元朗聚集,與警方再度發生衝突,令人記起因修訂引渡條例引發的反政府運動還未因疫情而停止。這一役後,大家的目光都放在8.31太子事件,正好高院剛下令港鐵須交出太子與荔枝角站閉路電視的片段,再度燃起大家要將事件查個水落石出的決心。
然而,不少人認為事發已這麼多月,已給有關方面充足時間重拍片段,最終的片段很大機會是造假。情况有如陳彥霖的閉路電視片段一樣,公眾廣泛質疑片段的真確性一樣。這類質疑很容易被持不同政見的人否定,視為是毫無理據的「陰謀論」。不過,他們無法否認的是現代科技發達,要做出一段用肉眼難以辨析的影像基本上可謂毫無難度。去年年尾BBC One劇集The Capture便是探討現代科技中閉路電視影像的真確度,提醒我們這些影像未必能反映現實,更很有可能已成為扭曲現實的政治工具。
The Capture講述軍人Shaun Emery在阿富汗戰場上因誤殺一名平民而被判謀殺,但最後因為專家判斷影像證據不可靠,他才被判無罪。怎知Shaun被釋放當晚即時捲入另一風波。他送朋友上巴士,但保安即時看到的CCTV片段卻是他在巴士站襲擊朋友。最終朋友失蹤,Shaun則被警方拘捕。
Shaun事實是無辜,真正的幕後兇手原來是政府。他發現原來國家安全局一直使用被稱為correction的手段,即透過修改影像(包括搵臨記在案發現場重拍以及用deepfake技術來為臨記「換臉」)而用來拘捕指控無辜者。不過,他不止被政府陷害,更捲入政府與民間義士activists的鬥爭中。
滿街CCTV 步步留痕
這類投射對政府不信任的電視劇有不少,其中最經典算是Paul Abbott主理的2003年作品State of Play。The Capture雖不及State of Play優秀,但勝在主題夠貼近時代精神zeitgeist。在滿街CCTV、我們在網絡每一步都留下無數痕迹的時代,其實我們又怎能對大規模監視不帶批判精神,沒有半點疑惑?
同樣橋段,亦在FX Networks的新劇Devs出現。Devs是編劇Alex Garland(28 Days Later、Ex Machina)最新自己編導的科幻作品,一貫其詭異神秘的風格,充滿前瞻性。故事講述一間量子電腦科技(quantum computing)公司秘密地發展預測未來及重組過去的科技,觸及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等複雜主題。其中一角色遇害,但CCTV片段中他卻變成自殺。何解?這影像當然又是被做手腳了,而幕後黑手自然又是政府及該科技公司了。
提起科幻、監察及決定論等主題,很容易會想起史提芬史匹堡改編自Philip K. Dick同名作品的Minority Report,故事都是建基於對科技及政權的疑慮。Devs確是有點Philip K. Dick的影子,但其別具一格的影像和氣氛以及緩慢的節奏卻更像Blade Runner或是Alex Garland自己的前作Annihilation。
看電視不忘香港事,更有助我們反思現世。除了CCTV影像不可隨意信,任何新聞報道甚至現場影片亦要透過不同來源綜合分析才可看清全面。這個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不做蠢豬是要付出很多腦力的。
文:陳Damon(chandam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