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食因緣:由頭按到腳 提升正氣護脾胃

文章日期:2020年03月30日

【明報專訊】外感期間,可按摩穴位自我調養,除了要針對外感,也考慮提升正氣與保護脾胃功能。祛風解表,幫助紓緩外感的穴位,包括風池、大椎、太陽、曲池、合谷;提升正氣,幫助抵抗病邪促進康復的穴位,包括百會、膻中、中脘、氣海、足三里、肺俞。用中等力度按揉各穴3至5分鐘,至有痠脹感為止,每日1至2次,可配合熱敷或溫灸。

食療方面,湯水、茶飲只能作為輔助,不能代替正式治療。如不慎出現外感病徵如發熱、發冷、咳嗽、頭痛、肌肉痠痛等,必須及早就醫。

①葱白生薑湯

對於發冷、倦怠乏力、喉嚨痕癢、咳嗽痰稀的患者,在驅風散寒的正式治療以外,可配合此湯。

材料:葱白3根、生薑3片

製法:水煎15至20分鐘,溫服,每天2至3次,服後能微微發汗為佳

功效:祛風散寒解表

②連翹桔梗甘草湯

患上外感時出現發熱(發冷並不強烈)、喉嚨紅腫痛、痰黃、小便黃等風熱表證時,在辛涼解表清熱的正式治療以外,可配合此湯。

材料:連翹12克、桔梗12克、生甘草10克

製法:水煎15至20分鐘,溫服,每天2至3次

功效:清熱解表利咽

③參蘇陳皮飲

對體弱的長者,在患上外感期間需要考慮「扶正解表」的策略,在藥物攻邪的同時顧及保存正氣和促進脾胃運化功能,使祛邪效力事半功倍,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材料:太子參20克、紫蘇葉12克、蘆根15克、陳皮6克

製法:水煎20至25分鐘,溫服,每天1至2次

功效:益氣解表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人生下半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