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最近翻新,鳥瞰這設計,像一隻細菌結構,「現在大家都覺得更像病毒吧。」建築師鄧漢添(Nuno Da Silva Tang)笑說。7000平方呎的「細胞體」內,寶藍色長沙發彎彎曲曲,被線粒體般的小桌椅圍繞;蝦肉色天花板上,900個圓形小燈泡整齊排列;玻璃燈管如血管般貫穿全室,為空間添上暖意。設計奪得第33屆世界建築社群網大獎(World Architecture Awards),也算為香港公營建築的這次實驗讚好。
Nuno長相與港男無異,卻有個長長的名字──Nuno Da Silva Tang 鄧漢添。名字又中又西,陀地兼西式,原因是母親為葡籍澳門人,姓Da Silva,父親姓鄧。混血兒Nuno,在香港出生再移居加拿大,其後到法國巴黎讀建築,為名牌Louis Vuitton效力多年。7年前他回來香港成立工作室Atelier Nuno Architects,「我一直都想回來,搞清楚我的起源。在中國做建築,可是件刺激玩兒。」他一腔美式英語道。
港式豪華大堂 為何像倒模?
如此繽紛多元的文化背景,擴闊了這名建築師的視野。例如他掛在嘴邊的法式思維:「法國文化是常問『為什麼?』,香港沒那麼多,都是follow、follow、follow,法國人是question、question、question。」法國建築文化濃厚,談論建築難不倒巴黎人。香港呢,Nuno坦言香港沒這支歌仔唱,即使城中有不少大擲千金裝潢的「氣派建築」,但他汗顏:「那些奢侈豪華的空間、大堂為何像倒模一樣?都用大理石,用吊燈,或認為高樓底就夠grand。好像大家對於『grand』的理解只有這樣。」
Nuno自言揀擇刁鑽,不信香港事事求快的一套,工作室連他在內只有兩名員工,和客戶交流都是兩人包辦。他的設計宗旨,是要獨一無二,挑戰常規,為用家量身訂做,「叩問用家的問題核心,令空間變得有趣」。
就像這次為港大醫學院翻新,Nuno把以往蒼白規範的設計改頭換面。踏進大堂,依然是象徵醫療的白色主調,卻是一種帶有層次感的白。天花板懸掛着一層層白色透孔「鋁管」,像花瓣般層層展開,「在地鐵站的圍欄、天花、垃圾桶,不難看到這種穿孔鋁板,它只有8毫米,很薄,也很便宜。」隨處可見的白色穿孔鋁板,經Nuno團隊反覆研究,做出小孔圓周恰好的大小,巧妙地讓光管和冷氣機能藏在裏面運作。抬頭一望,視線穿過小孔,隱約看見柔和燈光,陽光亦能穿透小孔進入室內。即使鋁板佔去不少樓底空間,卻不覺壓迫。
作為迎客設宴的大堂,設計尚需一定氣派;走上2樓,來到只有醫科生能踏足的學習共享空間,是時候加點趣味吧?「醫科生予人嚴謹感覺,其實他們像大家一樣,也想學得開心,我們於是設計了如此一個學習遊樂場。」全層空間色調溫暖,放眼大部分是弧形及圓形物件,猶如細胞內部結構,甚具玩味。
校園演講廳 晚上變身為影院
例如彎曲的寶藍色雙面梳化、3層圓形木地台、可移動的小桌椅,可愛之餘,還有促進學生交流溝通的功能。Nuno留意到,港大校園裏學生私人空間太多,共享空間卻不足,設計上亦慣常以特定功能區分空間,教室就是教室,演講廳就是演講廳。「我相信教育離不開交流,校園設計得流動,學生才會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像他設計的校園演講廳,晚上可變身為影院,醫科生日間奮鬥完畢,放學後即可放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