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知巷聞:河上鄉 雙魚河上 古蹟處處

文章日期:2020年04月12日

【明報專訊】網上搜尋「河上鄉」,第一則結果就是「任食豆腐花」。

河上鄉鄰近塱原濕地、雙魚河,村內有獲列為歷史古蹟祠堂,加上豆腐花放題的景點,以往假日都有不少本地旅遊團到訪。

在疫情籠罩的平日早晨,村內稍見冷清。

古廟外 周處除三害壁畫

上水火車站旁的小巴站乘搭51K號,可以直達河上鄉村口。下車後即見村口兩座牌匾分別寫着「洪聖古廟」與「排峰古廟」的相連廟宇。磚牆灰冷,頂着橙色瓦頂,廟外掛上喜氣的紅燈籠,因為經過重建,「古廟」感覺不到有多「古」。

兩座古廟之間有一短短通道,兩側磚牆有四幅壁畫,畫有「周處除三害」的典故中周處除白虎,斬蛟龍的情景。彭玉文說周處是一代人的小學教科書裏的典範人物,「三害」中的最後一害就是「自己」,壁畫的一幅題為「改過自新」,認為是相當精彩的哲學思想。有傳典故由侯志強揀選,可能是寄語村民;另一方面,也引起自喻的聯想。

每年農曆二月廿三的洪聖爺誕都是村裏盛事,村民會大搞盆菜宴、飄色巡遊、粵劇表演和搶花炮,非常熱鬧。在廟外拍照之時,有一村民經過,告知今年的活動因疫情「全部無晒」。

工多藝熟的祠堂導賞

沿着車路往村裏鑽,很快便找到河上鄉居石侯公祠。祠堂外的有蓋小巴站裏並排着候車椅子,想必是村民自發捐出,不同款式組合出一道村落風景。在祠堂門口,沈思指着說:「這種紅砂岩,明朝和清初乾隆朝最流行,康熙最多用,大富人家先用。」在限聚令尚未執行的當天,熱愛探索新界鄉村的司徒永德客串同行,他告知祠堂外對聯上的「上谷」是秦朝三十六郡的其中一個,侯氏是郡內的名門望族。

此時,祠堂的保安探頭而出,說自疫情爆發以來,幾乎沒有旅遊團蒞臨,卻多了三五成群的朋友相約來唞啖氣,「你哋早點出現我就唔使拆解咁耐喇!」他回報以對聯上的另一線索,「『金鼎』,我解咗好耐,排峰現在叫大石磨,現在有人叫牙鷹山,有個村民話我聽,側邊矮點的叫金鼎山」。

我們走進祠堂更深的內裏,看見有水車和耕作工具在沒有燈光的一角低調展覽着,也見有「煮大鑊飯」的大鍋,塵封的它,昔日每逢祭祖聚會都負責煮出許多個盆菜,司徒永德回憶自己也曾參與,祠堂內外大排筵席,但近年多以到會取替。祠堂為三進,但部分空間不開放參觀,據知二樓過去是書室,而樓下封閉的空間原是給老師休息使用。

在遊人稀少的當天,保安叔叔悉心介紹,說自己只是工多藝熟,「講了十幾次又熟啲,講講吓又夠膽」。沈思建議他為人正式導賞,叔叔便說起自己小時候有個做老師的夢,「有機會做導賞,都係個老師角色對不對?我會努力㗎喇,等呢個時勢好番啲先!」我們以鼓勵道別。

騎術學校與懲教所

離村,沿着村背後的馬路前往豆腐花店,一路走在狹窄的行人道上,右邊有延綿的鐵絲網。隔網窺視,看見裏面有一所騎術學校,緩步前進的馬兒背上有一個小孩子自信的挺着腰。鐵網上茂密的枝葉長出了,又掛着一幅蜂場橫額,宣傳另售合資格懲教所探訪用品。再沿路往前走一段,眼前就是從未步行經過的羅湖懲教所,當刻,腦裏馬上閃現早上那段小巴車程。在前往河上鄉的小巴上,專程遊覽的遊人身旁,也許會坐着同樣遠道而至,卻懷着不一樣心情的探訪親友。

文、圖 // 潘曉彤

…………………………

生態圈:塱原人鳥故事

雙魚河源於大刀屻西坡,石上河源於大刀屻北坡,兩河均向北流,在合流匯入梧桐河之前,所夾一片三角形谷地,是兩河冲積而成的肥沃氾濫平原,適宜種植水稻,吸引河上鄉、 燕崗、松柏塱、客家圍在旁立村,村民長久以來稱平原為「大埤」,埤是依天然形勢開挖的灌溉用蓄水池,似是以地標呼名。

生態價值與金錢價值拉鋸

百年前香港以洋人為主的上流社會開始以狩獵為休閒活動。1924年有洋人在粉嶺火車站附近租民居成立狩獵會,吸收高級軍官及政商顯貴為會員,舊沙頭角鐵路沿線是他們騎馬放狗追野豬赤麂的山林,大埤則是獵殺沙錐的水上射擊場。香港首位鳥類學家香樂思Herklots鼓吹禁獵成功後,外籍人士改來觀鳥,因地圖沒記土名,自行命名為Long Valley,意即長長的谷地。及至2000年,因九廣東鐵要在谷地興建落馬洲高架支線,一位本地觀鳥人士把Long Valley翻譯為塱原,意思是低濕的田地,張揚其生態價值,地主則希望東鐵收購,在城市論壇及不同場合舌劍唇槍,傳媒跟進事態發展,經常用一整版報道。

東鐵收地 改寫雀鳥命運

當年我在五年級中文課上不停匯報此事,學生中有的就住在塱原附近,慢慢對事件感到興趣。當時我要交語文心理學論文,靈機一動,要求學生以塱原事件資料為材料,創作自己希望見到的結局。學理上是以Flower & Hayes(1986)寫作過程認知模式,組織寫作小組,提供自由交流和商討的學習氣氛,利用創造劇提供富刺激性的任務環境,來激活學生寫作過程。實際說是分組創作故事,排成創造劇演給其他組看,聽取同學及老師意見,多次修訂,正式演出後,各人寫成故事交出。以下是當年七組故事撮要:

塱原鳥雀知道鐵路公司快收地,到政府門外抗議,並寫了一篇情文並茂的勸說信(連內文)給環保署長,署長讀得感動,否決鐵路公司動工。

鐵路主席為了動工,到塱原燒草趕雀,還捉了黑臉琵鷺來燒烤,正巧被環保署長見到,便以保護野生動物條例檢控他,禁止鐵路公司動工。

鐵路主席收塱原地前夜,夢見自己變身鳥雀棲息塱原,因高架工程破壞環境,受盡苦困,妻離子散,翌日便到塱原告訴村民不收地了。

環保人士帶同外國環保團體到塱原觀鳥,看見鐵路公司派人殺鳥,以毀滅生態價值證據,回國後運用影響力,使鐵路公司股價大跌,公司倒閉,主席淪落街頭,被市民唾棄。

村民代表收受鐵路公司利益,支持在塱原興建鐵路,把反對他的村民擊暈,又以放火槍殺,恐嚇鳥雀離去,鳥雀錄音後播回給代表聽,說要告發他,代表只好慌忙認錯。

有兩則是我萬萬想不出的:

鳥類體諒人類需要,讓出塱原,遷至組員之一的寶君家,寶君本已養了大量寵物,家跟塱原只隔一條馬路,但鐵路公司之後連寶君家也要收來建維修站,寶君及鳥類後悔莫及。

天神聽見塱原紛爭,就暫時把所有鳥雀變走,以後蟲患肆虐,風光不美,人類十分後悔,向天神認錯,天神便喚鳥重臨,以後人鳥和諧並存。

功課完成不久,傳出九鐵擱置計劃,改以挖掘隧道越過塱原濕地的消息,全班鼓掌歡呼。

南生圍多場離奇大火

被錦田河及山貝河包圍的元朗南生圍,近年成新興觀鳥勝地,2018年離奇地發生多場大火,不少保育團體予以聲討,令我想起當年故事情節。政府對鄉野保育已表明改變立場,私人發展商的後台也變得極為深層,塱原故事頭五個鐵定落幕,最後兩個正上演中?

文 // 彭玉文

…………………………

掌故:居石侯公祠 三進兩院式

在北宋末年,番禺縣的進士侯五郎公舉家遷至寶安一帶,成為宋始祖新安房一世祖。到了明朝,侯氏十一世卓峰公看到這裏前擁雙魚河,背靠崖婆嶺(今稱大石磨山),土地廣袤肥沃,水源充沛,有利後代生息發展,於是選擇在此開基立業。因村建於雙魚河之上,故稱村為「河上鄉」,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

在1688年編的康熙《新安縣志》記載,河上鄉又名「河尚鄉」,共有四村:南邊圍、北邊圍、中心村和松圍村。在1899年的駱克新界報告中,當時有250人、本地村。現屬上水鄉事委員會。

居石侯公祠 法定古蹟

河上鄉現存始建於明朝末年的居石侯公祠,是香港法定古蹟。據侯氏族譜所載,該祠為紀念侯族十七世祖帷喬公所建。曾於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進行修繕。居石侯公祠是傳統的三進兩院式建築。前院兩旁建有廂房,中進為供奉侯氏歷代祖先牌位的神龕。後進樓高兩層,曾用作校舍,祠堂至今仍是村民祭祖和舉行傳統儀式的議事場所。

在河上鄉側,建有洪聖古廟及排峰古廟,洪聖古廟的建造年代久遠,廟內供奉南海神洪聖,左右兩側供奉周王二公,但廟年前重修後,周王二公已不復存。廟旁的排峰古廟,原是觀音廟,位於排峰嶺暗篤,因建羅湖軍營,1937年遷到洪聖廟旁。兩廟現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每年洪聖誕期間會舉辦五夜四日神功戲;農曆二月十三正誕的當天,有舞龍舞獅、搶花炮,傍晚舉行萬人盆菜宴,為北區一大盛事。

文 // 沈思

【Ways of Ruralist Seeing(13)】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